大华网 > 潮风

薯叶尖尖话古今

当今,薯叶成了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养生菜肴。把番薯叶当菜,盎绿的叶子爆炒蒜末,油绿诱人,入口芬香,滑嫩可口,嚼之回味。

在古代,番薯“足果其腹,荒不为灾”“用以支岁,有益贫下”,为人们所喜爱。《台海使槎录》(清·黄叔璥)记载:“番薯,明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瘠土沙砾之地皆可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近则长乐、福清皆种之。”番薯,自明代传入我国,因其“力省而获多,味甘,亦可生食”“番薯熟,早种者七、八月先出,田家食至隔年四月方尽”,可佐五谷之半。

在《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卷四十四记载:“林宗荫能于阵前杀死股首,当即赏给顶带,以示鼓励。惟是诸罗被困四月,粮饷久乏,兵民皆以花生、地瓜、野菜、芭蕉根、薯藤、薯叶杂煎充饥;人多食繁,即地瓜、野菜等物,亦将罄尽,势属危急。”《明史》(清·张廷玉)也载:“其同邑后起者,曾异撰,字弗人,晋江人,家侯官。父为诸生,早卒。母张氏,以遗腹生。家寠甚,纺绩给晨夕。异撰起孤童,事母至孝。岁饥,采薯叶杂糠乞食之,母妻尝负畚锄乾草给爨(cuàn,烧煮)。” 番薯也是以度荒年之食,人们赖以温饱之物。

改革开放初期,乡村仍较为落后,不少人对食番薯印象也颇为深刻。小时候,我家常煮一大鼎番薯,以供一日三餐食用。灶台烧柴火时,我还把番薯放进灶火灰烬中,烧熟后掰开来吃,香气逼人。偶尔,父亲也把番薯切块,在鼎中油炸后捞出,在油鼎中加糖搅成糖泥,再放入炸好的番薯块搅拌,做出“番薯饴”,十分美味。小孩也经常在田地,用土块垒窑,生火烧红,放入番薯敲窑覆土焐熟,称之“窑番薯”。窑出的番薯,味道独特。

一般农家采收番薯,都会摘出薯叶,筢去薯藤,只吃番薯,不食薯叶。记忆中的农村生活,母亲也曾摘番薯叶当菜,炒了吃着味道苦涩,很难吃。后来,我们便吃番薯叶的梗柄,将其叶子摘去,掰去梗柄的丝,留其嫩芯,和着蒜头炒之,吃着是淡淡的味儿,也不是很适口。现在当菜的薯叶,为新的番薯藤品种,长着青翠的叶子,人们都把它当菜来种,并不是为了番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番薯叶因其美味、养生,也越来越为人们喜爱。在“水陆罗八珍,樽罂溢九酝”的宴席上,总少不了一道汤菜上品“护国菜”。护国菜就是用番薯叶,先除筋络洗净,再用碱水浸后压干,以清除苦涩味;然后切过横刀,爆炒于油锅,再配上北菇,火腿茸等佐料,加上汤煨制的。“冰碗羹碧,翡翠溶光,举箸凝脂滑,嚼齿留软香”,番薯叶也成了大雅之堂的美食。

据说,护国菜是一道潮汕地区的特色传统特色菜式。相传在公元1278年,宋朝最后一个皇帝——赵昺逃到潮州,寄宿在一座深山古庙里,庙中僧人听说是宋朝的皇帝,对他十分恭敬,看到他一路上疲劳不堪,又饥又饿,便在自己的一块番薯地,采摘了一些新鲜的番薯叶子,去掉苦叶,制成汤菜。少帝正饥渴交加,看到这菜碧绿清香,软滑鲜美,吃后倍觉爽口,于是大加赞赏。宋少帝看到庙中僧人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宋朝,在无米无菜之际,设法为他制作了这碗汤菜,十分感动,于是封此菜为“护国菜”,一直延传至今。现在广州和潮汕地区,许多菜馆都有此菜供应。

当然,护国菜的传说缺乏史载。但是,这也阻止不了人们对番薯叶的喜爱。以前在农村用来喂猪的番薯叶,如今却受人追捧,体现了人们从温饱至养生的饮食观念改变,以及对幸福美好人生的向往。

作者:周建苗 发表日期:2023年09月03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