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淳朴又豪爽:秦牧背后的潮汕基因

  秦牧故里澄海     本报记者 林鹏 摄
  秦牧文学成就研讨会现场

  踏进樟林古港,走到秦牧故居,似乎从根部形态了解到一个作家的秉性气质与其生存壤地的密切关系。现在,韩江水悠悠流淌,水色清澈,在阳光下闪烁着碎银般的光亮,优质江水养育着岸边人家。

  夏风习习,依稀可以嗅到大片大片的樟木林那清冽甘浥的四溢芬芳。当年这里“遍地樟林,枞灌成林”,便有了樟林镇的由来。不远处,一条红头船模型夺人眼目,当年的潮汕人正是依靠它飘洋过海寻找另一种打拼天地。樟林镇,明代已经有了这个称谓,而它的真正崛起是在清康熙七年的1668年,当海禁解除,樟林古港成为令人瞩目的大港,这里依山傍水,河海交汇,它成为潮汕地区商业发展且发达较早的埠市。18世纪中叶是它的全盛时期,后来因地理位置所限才被汕头港所代替。这里,由韩江溯流便是入海口,历来敢闯敢拼的潮汕人便坐上红头船下南洋谋求发展。幼年时的秦牧随父母移居到新加坡,而后父亲破产,他又随家人回到樟林镇。坐在红头船上,月白星稀的海面,一个敏感的少年一定会祈祷舟舟卓安详;若遇风大浪急他也会祈祷妈祖护佑,让人们免除无妄之灾,不被黑色无常吞噬。

  走过已经变窄的韩江,向右拐进去不远便走到南盛里秦牧的故居。南盛里,街衢规则有序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处处可见华美典雅的屋舍庭堂。这是出生在这里后去南洋发展成功的商业奇才蓝金生的大手笔。蓝金生归巢恋旧枝,他有了财富不忘家乡,建设南盛里是让自己有个归宿。南盛里从1900年开建直到1917年竣工,可以想像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只可惜蓝金生壮志未酬,未能见到全部屋舍完工,于1912年53岁那年逝世。但美好的建筑留在了大地之上留在了樟林。

  秦牧故居是四点金民居。这里的门楣、台阶、天井都是原来的样子,只是岁月的风尘刮过,物质之上被涂抹上黯沉的色调。仍然可以看到屋檐翘背上的各种精美木雕石雕刻和多彩嵌瓷装饰。秦牧父亲虽然破产了,但能在南盛里安顿下来应该还算家底殷实。临江毗海的潮汕地区,从来不是绝对的贫困,从江海捞出几网小鱼小虾至少可以活命。在秦牧,他的存在不属于悲怆愁苦无以裹腹,他仍然衣食有所保障,这让他可以始终保持那种相对澹泊宁静的状态,内心发展着温恺仁慈,正如同我们说岭南纵是常被称为化外之民,它的边缘化和经验论,让它的官性与民性都不凛冽不乖戾一样。潮汕这里民风既淳朴又豪爽、既传统又破拘,一代文章大家秦牧从这里走出,却在血液和基因里带着这种东西。

  故居的正堂立着秦牧先生的半身青铜塑像,这是著名雕塑艺术家唐大禧的作品。塑像以秦牧盛年时代为形容,他面容清癯鼻翼高挺双唇秀朗,他真是一个玉树临风、清儒神明的美男子。

  从这里走出去,走到更为开阔的道路与空间,曾经羁旅他国的记忆让他更加懂得一个人拥有自己的祖国才能活得踏实与安全。在他的写作中,花木初蕊、祈愿风调雨顺,正如同当年他在颠簸的红头船上祈愿浪歇涛平、肉体完整一样。在那个年代秦牧不激怒也不媚俗,他完成着自己的任务。

  尤记当年在本子上摘录秦牧《艺海拾贝》段落字句的情景。那是崇拜格言与警句的年龄,将这些富于人生哲理的字句当作为人行事的准则;那是学习美妙词藻的年龄,将那闪光的字眼当成艺海中的琥珀与珍珠,拾撷起来装进原来虚空的脑袋。

  一个人无法选择时代,正如同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与家庭。在那些特定的年月,如果没有找到与现实相匹配的峻峰莽林,也不妨在低吟中唤醒葱茏的花木,翠绿的竹篁,碧蓝的海浪,这正是淡泊儒雅的写作者秦牧先生所能做的。他良善诚恳,温柔敦厚,不怒不怨,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下,尽量去做好事。他的文字表达着清新脱俗的自然美好,让碧绿的植被让涟滟的潮水在晨曦的照耀下响亮绽放。

  我们后人无法脱离时间的规定性去苛求一个作家该怎么写,衡量作家的价值和意义应该看他的诚意与真实。秦牧唯美、天然、自恰的艺术表达,是他之于历史与后来者的馈赠。总有一幅图像浮在眼前,一个翩翩风度的男人,一个孜孜以求的作家,手抚字句,铺展开来的是岚烟与云霓、花卉与细沙,却处处洋溢丰姿与仙骨。

  (作者为广东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散文家、评论家)

作者:艾云 发表日期:2023年08月3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