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集星村凝聚侨心侨力,带领广大村民建设美丽乡村

昔日“神仙里” 今朝美村居

集星村融合周边田园风光连片建设蔡楚生艺术村。

集星村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南部,旧时称“神仙仔村”“神仙里”,1956年改名集星村。清末民初,神仙里有不少乡亲为了生计,下南洋到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家谋生,现村中约有十分之一家庭为华侨家庭,素有侨乡之称。村居不少老宅、路桥、学校为华侨所建。

集星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中国电影的先驱者——蔡楚生先生的故乡。近年来,该村通过整合村居文化历史资源,结合乡村振兴,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以蔡楚生故居为重点,擦亮“红色基因”底色,辐射带动发展文旅产业,着力建设蔡楚生艺术村。昔日华侨营建的“神仙里”,如今在海内外乡亲的接力建设之下,蜕变美丽新村居。

侨村寻踪

臭水沟变清渠 泥泞路硬底化

走进集星村,犹如走进江南水乡,这里溪流纵横,水清如镜,河岸绿草如茵,堤边树木繁茂,呈现一片自然生态美景;村里的溪流多,桥也多,路桥连结四通八达,村道基本实现硬底化,主干道道路宽敞,通向配套花园小区的农民公寓以及各具特色的公园绿地。

经过整治之后集星村水清岸绿。

集星村党委书记蔡子森告诉记者,该村近年来受到上级的高度重视,陆续启动了多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村里原来的溪河受污染严重,水质黑臭,通过启动水改工程,经过近5年的深度改造,如今成效显著,水清岸绿。过去乡村都是狭窄的土路,通过道路硬底化工程建设,村庄道路布局规整,不管是进村主干道还是民居巷道,大部分已铺设了水泥路面,改变了过去出行不便的状况。

建设农民公寓 改善居住环境

集星村老寨旧址位于现村庄西南面,主要为一层的砖木结构建筑,有些民居已破烂不堪,无法居住,村民主要集中居住在沙溪以西、下潮溪和西门溪以前的区域,建筑以低层村居为主,建筑密度较高,为传统住宅区,仍保留潮汕地区的旧村街巷格局和传统民居下山虎的形式。近年来,有些村民通过拆除旧屋改建楼房来改善居住环境,新建住宅以旧村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建设,建筑层数以三至五层为主。

集星村农民公寓。

为切实提高村民居住环境质量,解决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实际问题,2016年,该村启动了农民公寓建设,以新的理念建设现代居住小区雅轩花园,该花园小区建筑层数为七层,配套了环卫、保安服务,环境优美。农民公寓以较低的房价,让无房户优先挑选购买,接着再由虽有住房但房屋破旧经济能力不足的村民挑选购买,最后剩下的才由其他村民购买,以实际可行的方式帮助村民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生活理想,切切实实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老祠堂空地改造后的运动公园。

配齐生活设施 建设三处公园

集星村现在人口约6700人,配套有村委会办公楼、中小学、农贸市场、卫生站和公园等设施。

蔡子森介绍说,为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村里因地制宜建设了三个公园,并赋予了不同的用途。其中一个是休闲景观公园,一个是供老年人跳广场舞的公园,还有一个是供年轻人活动的运动公园。这些公园都是利用村里的荒废空地改造而成,像向北厝的运动公园就是利用一处老祠堂前的荒废空地建成的,这里原来垃圾成堆,环境恶劣,经过绿化美化之后,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村民日常可以在这里打打篮球、羽毛球等,强身健体。寨中心农贸市场附近的一处荒地,则被改造成休闲公园,村民每天可以逛逛公园后再去市场买菜,此举深受村中老人赞许。

华侨捐建的潮阳神仙里中学。

蔡子森深有感触地说,村里的居住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素质也随之提高,现在大家都会及时处理日常垃圾,也知道外出不能随地丢垃圾,保护村居环境卫生。在村民们的共同维护下,如今的村居处处保持优美整洁,焕发出时代新貌。

修缮名人故居 发展文旅产业

集星村华侨众多,村里很多老宅都是华侨在外打拼之后,回馈桑梓而建造的,蔡楚生故居就是其中一座。

修缮后的蔡楚生故居。

蔡楚生是华语电影史上第一位享誉国际的中国导演,其代表作之一《渔光曲》于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是中国剧情类电影首次获得的国际奖项;他拍摄的抗战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卖座最高记录,连映3个多月座无虚席。20世纪三四十年代,蔡楚生积极参加左翼文化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编导了一批脍炙人口、蜚声海内外的电影作品,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

蔡楚生故居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0平方米,包括一座“四点金”及一座“厝包”,为20世纪初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是蔡楚生的祖父在上海、香港等地经商发家致富之后回乡建造的宅第。故居门楣上有蔡楚生亲笔题下的“平等”“博爱”“自由”“进步”等字样。现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潮阳区青少年教育基地。2022年7月23日,蔡楚生故居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村干部蔡业川介绍,蔡楚生青少年时期就在这里学习、生活,现在故居内展示了他生前用过的书桌、洗脸架、衣柜、文房四宝等二十世纪初潮汕农村特色的整套生活用品,以及他一生参与27部影片创作的图片及资料,此外还有生平各个时期的资料照片等。

在蔡楚生故居厝包的建成侨胞之家。

故居的厝包现建设成侨胞之家,集中展示了神仙里的华侨文化历史、海内外侨团活动照片,以及侨批和旧船票等历史档案,体现了海内外侨亲团结互助,热爱桑梓之情。

据悉,集星村将结合乡村振兴计划,以蔡楚生故居为中心,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通过统筹乡村振兴帮扶资金,蔡楚生故居,配套影视主题墙绘、艺术装置,绿化、亮化、休闲设施等,还融合周边田园风光连片建设蔡楚生艺术村,在入村通道筑建“影视巷道”,营造浓浓的文旅氛围。接下来还将集中开发蔡楚生故居周围几十座无人居住老屋,规划建设蔡楚生纪念馆、电影院、民宿、茶室等项目。

围绕蔡楚生故居配套影视主题墙绘。

侨村有“古”

侨心似水水长流 捐建桥梁益乡梓

集星村建村于公元1276年,地处练江支流北港运河官田坑出水口交汇处。相传,昔年溪中有小丘,水涨不淹,景观奇秀,因而取名神仙仔村,后美称神仙里村。集星村水资源丰富,东有沙溪,南有北港河,西有西门溪等溪河流经村域,村庄南面、东面和北面均散布有基本农田,形成村庄与农田水域互相交融的潮汕水乡生态格局,农产品以水稻、番薯、香蕉为主。

正因溪流众多,村里的桥梁也特别多。村里光是以“神仙里”命名的桥梁就有三座,其中一座神仙里大桥是由村民集体建设,另外两座是由旅法侨胞蔡鸿清、陈淑贞伉俪所捐建。

蔡鸿清早年在香港经商,后移居法国,他晚年常回家乡,见家乡桥梁多有破损,于是多次慷慨捐资建设新桥。除了两座神仙里桥,还捐建了思乡桥和中兴桥。

神仙里大桥在桥中一侧刻有桥名,旁边题款为“己卯年”(1999年);另一侧刻着“神仙里村旅法侨胞蔡鸿清先生、陈淑贞女士伉俪诚意赠建”等字样。

集星村大多桥梁为华侨捐建。

旧时,村民经北港河出村,走的是一座窄小的石桥,名北港桥,后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村民只能改乘轮渡,十分不便。蔡鸿清回乡时看到此种情景,为方便村民出行,于1999年在北港桥旧址附近捐建了神仙里大桥。

村委会对华侨捐建的建筑物均有题刻,另有一座“兰云桥”,题刻建于“辛未年”(1991年),为“神仙里村旅泰侨胞蔡秉龙先生之夫人张清兰女士、蔡祯平先生之夫人黄楚云同捐建”。

除了捐建桥梁,华侨还重视家乡教育,热心捐资助学。1992年,神仙里中学落成开学,学校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大大改善了乡村教育环境。学校是由旅港乡亲、旅泰侨胞合力捐资数百万元建成的,其中蔡祯平、蔡明龙捐建了学校办公楼,蔡炳龙独资捐建了“炳龙礼堂”。

侨村人家

不忘根本 老会长带儿女回乡

蔡汉川是集星村一名归侨,他于1941年出生于越南西贡,现年82岁。他告诉记者,他的父亲蔡锦成(学名蔡展堂)在越南经商事业有成,20世纪60年代曾任越南西贡朱笃市华侨潮汕帮帮长(华侨会长),以及中华学校董事长。

蔡汉川说,他的父亲是一名爱国侨领,为动员华侨多寄侨批,为祖国争取外汇做贡献,他不辞辛苦多方帮助侨批员收寄侨汇。在困难时期,蔡锦成还曾寄化肥回乡帮助家乡农业生产。

说起自己为何回国,蔡汉川说,父亲共有10个儿子,8个女儿,为了不忘根本,父亲于1949年底与母亲带着他和3位姐妹回国定居,蔡汉川自此留在国内,初中毕业后在农村务农,在生产队曾任出纳、保管、副队长等职,曾多次出席公社及县侨代会。蔡汉川一直珍藏着父亲当年在越南的老照片。父亲另外的9个儿子和5个女儿在国外发展,现分居越南、澳大利亚、瑞典等地,也与蔡汉川一直保持联系。去年,蔡汉川到越南探亲,越南第三代侨亲很关心家乡情况,表示有机会会回国旅游观光及投资。

“数”说侨村

基础设施大变样 侨村旧貌换新颜

入村通道筑建“影视巷道”,让人感受到浓郁文艺氛围。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建设中,集星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组组数字中可见一斑。

道路建设方面,集星村主要通过溪潮线(183乡道)与外界联系,该乡道路面宽6米,穿越村域约1200米。村内现状道路基本实现硬底化,铺设了水泥路面,主要有南薰路、东晖路、北港路、集仙路等,路宽约5米。民居街巷道路,宽度为2至3米,大部分已铺设水泥路面。村庄道路布局较为规整。村内现有停车场1处,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

集星村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可满足本村村民的需要。其中教育设施有潮阳神仙里中学1所,规模为14班,在校学生共1000人;铜盂集星小学1所,规模为12班,在校学生共650人;另有幼儿园一所。

卫生设施有卫生站1所,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商业设施有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农贸综合市场1座,村内各处散布小商铺。文化设施有蔡楚生故居及宗祠家庙若干处。公园广场设施有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的体育运动场地1处,设有篮球场;公园绿地 1处,占地面积 1600平方米。村里有公共厕所2座,并配备有专业的卫生清洁队伍及消防专业队伍。

作者:汕头融媒记者 许玉璇 文 林少然 发表日期:2023年08月2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