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艺苑

帖中有骨 碑中含韵

  高唱大江东去     蔡叔庸 书

  潮汕知名书法家蔡叔庸先生的书法作品,越品越有味。几年前,其子蔡晓阳专门从汕头回揭阳,将其父书法作品赠我,甚为感动。我与蔡老一家极有渊源,蔡老夫人是我小学的班主任,其子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同班同学,再熟悉不过了。

  蔡叔庸(肃榕)生于1931年,自幼喜爱书法,临池半个世纪,各种书体皆有研习,尤擅篆书、魏碑;师事郭笃士先生,得其教诲;暨大陈初生教授、南开罗宗强教授均曾著文赏评其书法。艺术大师钱君陶莅揭,见其金文书作,即许以“笔力雄健,不可一世”。蔡老曾经在佛山等地举办书法展览,《中国书法》刊登其书法专题,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我对蔡老书艺、诗文及为人深有感触,内心充满崇敬之情。评论家周俊杰对蔡老书法的评价:“帖中有骨,碑中含韵”最恰切不过,这是书法创作中的至高境界。蔡老承继了其师郭笃士先生的这一美学准则,在写帖中力求骨气洞达,写碑时又糅以帖中之韵,境界高、起点高,加之蔡老于诗于文的深厚学养,“神游周秦”“意追秦汉”“心仪晋唐”,仅此可见蔡老取法之高古。他之取法大约止于晋唐,因为书到晋唐,已将从刻符、甲骨、金文到篆、隶、真、草、行五体书的立法全部完成,将自己的艺术建立在如此深邃、博大的经典作品之上,其本身就说明具有深刻的识见和对传统颇为独到的理解以及鲜明的艺术个性。重神采、重意境、重作为主体人“心”的作用。

  正如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俊杰所说的:我们在叔庸先生的作品中看到了传统底蕴的深厚,看到了他与先贤对话的种种方式,也看到了在对话中他又试图与先贤拉开距离从而寻找到只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艰苦探索和追求过程。蔡老曾经说过:“各种书体中,篆书对我更具魅力,不论是秦篆的工整规范、遒劲婉通;金文的圆浑端严,粗犷恣肆,都使人感到异彩纷呈而‘寤寐思之’。”蔡老对篆书由心仪到各种书体各种风格均能自由挥洒,在目前书家中并不多见:甲骨的奇峭,金文的浑朴,石鼓的沉郁,小篆的典雅,写来颇为自如。他临写了大量的各种篆书,形神皆备;创作了大量篆书作品,新意时出,如《郭笃士(兰亭雅集)题联》,可谓之代表作:章法规范,结体宽博,线如钢筋,极富弹性,加之独具风格的行书长款,在当代亦属难得之佳作。

作者: 林少明 发表日期:2023年08月24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