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桩桩民生实事撑起村民“稳稳的幸福”

潮阳关埠镇河腰村绘就小康生活新画卷
  新南新乡景观公园。

  “小桥流水人家,门前鸟语花香。”在潮阳区关埠镇北部榕江南岸的河腰村,沿着文化长廊徐步前行,只见河流两岸风景宜人,波光粼粼的碧水与蓝天白云连成一片,成群的水鸟从河面翩翩起舞;彩绘文化墙栩栩如生,不仅写着徐氏古训,还记载着上个世纪以来全村赖以为生的草席产业;一条条四通八达硬底化道路,直通到每户村民的家,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家家户户栽花种菜……一幅和谐优美的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开。

  近年来,河腰村党总支部以党建引领新征程,聚焦群众所急所盼,全力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整合资源做好各项民生工程,“软硬兼施”打造生态宜居乡村,通过一桩桩的民生实事,支撑起村民“稳稳的幸福”,在全面小康的路上绘出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

  徐楚新今年48岁,黝黑发亮的皮肤,淳朴的潮汕乡音,土生土长的他是村里的“百事通”。“以前村内还是土路,晴天冒灰、下雨路滑,这几年在村委会的带动下加快建设,现在大街小巷十分干净整洁,道路也更加宽敞,每个村民出行比过去方便了。”走访中,徐楚新告诉记者,整洁美观的街容村貌是乡村的重要名片,该村充分利用美丽乡村专项资金,对道路进行改造升级。如今,一条条笔直宽敞、人车分离的硬底化道路交织成网,有效解决出行难题。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席村”,河腰村拥有一片约40000平方米的老厝区。然而,老寨区内50多座老宅,近半倒塌或成为危房。借着被列入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该村启动老厝区改造工程,将危房拆除并改建成“四小园”,让村民们种植蔬菜和瓜果,在盘活闲置用地的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对于老厝区的历史建筑物,比如老祠堂、老寨门、文物建筑,我们将妥善保护起来,作为我们乡村历史文化的记忆。”徐楚新如是说。

  每天傍晚时分,新南新乡景观公园都会聚集不少村民,大家三五成群地聊天、散步,迎着晚风,悉心感受乡村文化风情。记者看到,这里依溪而建的石篱、迎风飘扬的垂柳、气派现代的太阳能路灯,与周边的村舍交相辉映,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自从建了这个公园,村民的茶余饭后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徐楚新介绍称,近年来,该村投入资金35万多元修建起一座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休闲农村公园,配套了凉亭、石椅、园艺绿化等,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这是该村党总支部借助美丽乡村建设而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之一。

  结合村的实际情况,河腰村党总支部科学划分网格4个,由党员担任网格组长,以网格为单位,由党员主动带头参与文明创建提质升级,带领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整治活动,每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村民成为文明创建提质升级的一份子,协助开展宣传、打扫清洁辖区环境卫生及“三清三拆”行动,做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据统计,阶段来,该村开展拆违65宗,拆除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整改历史卫生死角10处,助力打通文明创建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该村公共服务站建立和完善一个“一站式服务平台”,作为便民服务窗口,人口与计生、医保社保、民政、户籍、财务业务等分工明确、办事快捷,居民反响良好,让党员群众心中有数、少跑一趟,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努力实现“开门可服务,事务不出村”。

  河腰村表示,下来,该村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推进“四小园”建设、农房“微改造”等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同时,继续发挥好联系党员群众的桥梁作用,切实当好群众的“勤务兵”,党群一心,在共同富裕的小康路上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郑奕潘 摄影报道

发表日期:2021年10月2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