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新加坡华侨陈盛记1948年元月初八给潮安东凤母亲的批信,是参与“赛大猪”民俗的见证——

异乡念旧俗 潮韵总牵情
马来西亚华侨黄岳潮在侨批中描述春节吉隆坡街头热闹景况。
新加坡华侨黄阿清过年时不忘寄钱回家祭拜祖先。
新加坡华侨陈盛记在海外仍参与家乡“赛大猪”民俗活动。
华侨宝钦的侨批反映了海外乡亲题捐家乡“闹热”的具体细节。

  

  歌曲《我的中国心》有句歌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远在异国他乡的潮汕华侨,根在华夏,念念不忘家乡风俗,四时八节更不忘寄钱回家乡“随份子”,参与各种民俗活动;很多华侨还把潮汕民俗带出国门,让潮汕文化在海外得到传扬,因而国外很多潮汕华侨的聚集地,充满了潮风潮韵,被称为“小潮州”。侨批是华侨生活的真实写照,行文中自然也有很多关于潮汕民俗的细节描述。

春节前,潮州柑运到吉隆坡

  一封马来西亚吉隆坡华侨黄岳潮于1979年1月6日寄给母亲的侨批,对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的吉隆坡街头有这么一段描述:“转瞬之间又是农历新年了,到处都显得有点新年的气象,著名的潮州柑也源源由汕头运到。百货公司的橱窗里满是大批的年料,年货充塞了街头巷尾。这个大好的日子快到,很多人都十分欢喜,对某些人也许很有意义,尤其是小孩子们,更是快乐高兴得可以。”

  侨批研究学者沈建华说,这封侨批就像是一幅“迎春图”,让人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吉隆坡过春节充满喜庆的气氛,和潮汕大地过年的热闹气氛没有两样。而百货公司的橱窗里满是年料,华侨黄岳潮专门提到了潮州柑,因为潮州柑谐音为“大吉”,是潮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年货。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时能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家乡的年俗,处处充满家乡的味道,也是对海外游子的一种安慰。沈建华告诉记者,在改革开放以前,潮汕地区出口物资主要是土特产,潮州柑在潮汕地区的栽培历史悠久,肉肥味美,经济价值高,出口量大,这封侨批,正好印证了潮州柑出口畅销东南亚的情形。

  除了在海外感受浓浓的过节气氛,华侨也不忘在过年时寄钱回家参与家祭,悼念祖先;还有给家里的长辈拜年、给晚辈“压腰”。像新加坡华侨黄阿清于1981年底给锡睦二婶、崇贤五叔寄来100元叻币,并在侨批中写道:“兹届岁聿云暮,新春将至,谨奉上叻币壹佰元,作为过年拜祖之敬,拜后之物诸人均分”。华侨不管离家多久,家乡的例俗一直深刻地留在脑海中。  

“赛大猪”,新加坡华侨也参与

  逢年过节,潮汕不少乡村都会举办一些喜庆活动,也就是俗称的“乡里闹热”。很多华侨虽然身在海外,但却念念不忘家乡的民俗,只要家乡有举办活动,向海外乡亲“题银”,也都会踊跃参加。

  新加坡华侨陈盛记于1948年元月初八给潮安东凤母亲写的批信信末附注了一小段话,就是华侨参与家乡“赛大猪”民俗的见证。批信末尾用小一号的字体写道:“此次塘中正月廿五日拜神猪会,儿已在叻题一份,告之。”

  沈建华介绍说,赛大猪是潮汕各地始于明代的一种民间风俗传统节目。按习惯,赛大猪一般在每年元宵节后的正月十七至二十进行,各村各户把参赛的大猪宰杀弄干净后,涂红装扮,并在凌晨5时左右,由家里的男丁抬到祠堂摆放。祠堂里密密麻麻摆满数以百计的大肥猪,各趴在一个3尺多高的木架上,整整齐齐朝着同一个方向,场面十分壮观。活动期间,由村中长辈专门派人称量、登记各户大猪的重量。

  传说明代潮汕地区常常发生鼠疫,为了挡灾消祸,村民便把大猪当作祭品,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也增添了过年的欢乐气氛。这个民俗一直流传至今。有赛大猪民俗的乡里会设立专门的赛猪大会理事会,具体负责每年赛猪事宜。考虑到一些穷人家庭无法参加,理事会也会向海外华侨题捐一点钱,让一些没有参加比赛的侨眷,也可以在赛完大猪后到祠堂里分到一份猪肉。

捐“闹热”,海外乡亲热情高

  其实不止是春节,潮汕各乡村每年都有一些属于本乡的喜庆活动,由于海外华侨参与热情高,在海外组织华侨题捐“闹热”慢慢形成了比较具体的流程。

  华侨宝钦于1935年写给母亲的一封侨批,就反映了海外乡亲题捐家乡“闹热”的具体细节。批信中写道:“……至于闰三月俺乡预备闹热,颇形踊跃,亦有向南洋题银。儿亦尝题二元,兹将收据奉上,向理事人换取猪肉。”

  沈建华介绍说,乡村民俗中有个规矩,就是凡为“闹热”题捐的,在活动结束之后可以按题捐的数额,相应分到一些供品。而身在海外的华侨,则可以将题捐的收据交给侨眷,让他们凭收据去领取。

  这封侨批可以看出,华侨宝钦的家乡在闰三月举办喜庆活动,向海外乡亲题捐,宝钦在海外向组织者进行题捐之后收到一张收据,宝钦于是将收据夹带在侨批上寄回家乡交给母亲,让她去向理事人换取猪肉。

  从批信中反映出海外华侨对家乡民俗的重视,而海外题捐的形式也有条不紊,非常人性化,可见组织者经验丰富,并不是偶尔为之。

  

  

专家点评

  潮汕人是一个很特殊的族群,不仅有自己的语言、音乐、剧目,还有很多特有的生活习惯,如吃潮菜、喝工夫茶,更重要的是有许多特殊的风俗习惯,如春节祭祖、元宵打灯笼、春节期间赛大猪、中秋节烧塔等。华侨生在潮汕,从小耳濡目染,把这些习俗都牢记在心,并把它们带到海外,形成永远忘不掉的情结。当他们在海外接到侨批提到乡村举办的这些活动时,都十分踊跃地参与,需要题银的都毫不吝啬地付出。

  华侨在春节前寄侨批回家给家里的长辈拜年、给晚辈“压腰”更是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举措,因此春节前的侨批特别多,每封都密密麻麻地注明几元给谁、给谁的内容,这都体现出了华侨对家人的体贴之情。

(沈建华)

作者: 许玉璇 编辑:陈齐薇 发表日期:2021年09月1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