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纸上雕虫》忆当初

  ■ 林伟光

  我第一本书《纸上雕虫》是一本自印本,没有书号及出版社的非卖本,不是公开的出版物,当然不能摆到书店去卖。当时印了六七百本,从自印的角度说,印数该是还可以的,我甚至怀疑是否散赠得完。孰料,十多年之后,倒成了很稀少的版本,真是想不到。

  大约五六年前吧,有一天忽然接到一位书友从网上购到的《纸上雕虫》,是一本签赠本。它是如何流传上网,并如此因缘巧合地居然被这位书友买到的?人生的种种不可思议,真是匪夷所思。书友让我在书上写几句话,当然从命。具体写些什么已忘了,或者记一种书缘,或者一份感慨吧。因为铭感,又随手找出一本新著一并寄赠他。

  前人说,书出版后就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我很相信这个说法,我对《纸上雕虫》没有很刻意地珍惜,却也不菲薄,曾经家中还藏得有时,只要有人索讨,就会毫不犹豫地寄赠。我想,书是被人读的,能够流到喜欢者的手中,并被他所阅读,正是其最好的归宿。有人对自己的签名本流落到网上或旧书摊耿耿于怀。我倒不会如此,不是我大度,而是觉得与其不读而被冷藏,倒不如流动到喜欢者的手中更好。

  这本书是我印成的第一本书,由一位喜欢我文章的读者力促而成。说来呢,这位读者也是大名鼎鼎者,是中国首位女引航员——好像迄今为止还只是这一位,她就是李正容女士,曾多次登上央视。

  一直以来,我甚怕与名人交往,总是敬而远之。我与她似乎是不可能交集的,但事情总有令人意想不到者。我没想到她那么喜欢我的文章,而且坚持追读着。2000年春天,我不幸罹病,九死一生,劫后那个时期写的文章不免略有些灰暗和消极情绪,那时好像很喜欢写生死的话题。忽然有一天,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却是李正容打来的。自报家门之后,她就大谈特谈起我的文章来,其稔熟的情况,很让我惊讶,也深深地被感动了。后来,她就更多地写信给我,毕竟电话里总有限制,不能畅所欲言。再后来,她干脆邀请我去她家面谈。在她家那简朴的小客厅里,她心直口快地批评了我,说人生总会碰到种种困难,关键是要正视,要坚强地克服,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坐谈时,更多地是倾听她谈自己丰富的人生。一位女性,却勇敢地闯进了男人的世界,成了女引航员,在世界上都是一种奇迹,这也让她经历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常会碰到各种轻视傲慢的眼光,而她都坦然面对。李正容坦荡的襟怀以及永不言输的精神鼓励着我,让我深受教益。

  有一天,谈着谈着她忽然向我索书,说剪读了不少文章,还没有你的书。我抱歉地说,还未结集。她深感意外和惋惜,说都是好文章啊,如果散失了多可惜!于是,不但怂恿我出书,而且热情地一定要促成这件事,说你不要管,一切我来办。她只要我负责提供书稿及校对等事情就好。她的盛情,我如何能推却呢?而以她雷厉风行的性格,却也断不容许我拖延的。结果,一两个月后,就有了这本《纸上雕虫》。此书是由她侄儿在深圳的印刷公司印刷的,收集了我所发表的自己觉得可以保留的各种有文学性的文字,大32开厚厚的一大册。不少人读后都说,这应该分编成两本书才合适。

  这其实是发表的文章汇编印刷本而已,没有必要的设计和装饰,跟当下精美的自印本根本不能相比。但这是十五六年前出的书,却也不能太苛刻地挑剔了。

  当然,随着自己马齿的增加,岁月流转无常,人渐渐老了,鬓发已星星斑白,思想有了许多改变,乃是必然的。古人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庾信如此,但自己却不敢说耳,当然悔其少作,却也难免的。而这本《纸上雕虫》中所收集的,恰恰是所应该追悔的少作啊。

  悔少作是不少写作者的常态,都想藏拙。于是,就有了这样很有趣的游戏:一边是千方百计地修改或干净利落地毁去,当它从不存在似的;一边却是费尽心思地搜寻索隐,当个掘墓人,将其初版的作品发掘出来。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表现。

  我虽悔少作,却也并不想掩盖,自己不是名流,不必考虑得更多;何况,这些文字都出于我手,写时也殚精竭虑,耗费了许多精力。虽不无稚拙或不完备者,却也不必故意地简落。我以为,如果没有少作,又何来今日之我?已经发表了,就成了公器,有它自己的命运,好歹随它去吧。反正,存与不存,已不是我所能够操心的了。

  汪曾祺喜欢不断改写自己的文章,有一篇短小说,他在晚年时还重新写过,这很有趣。我觉得这比修改或毁掉更好,两种不同的文字版本,是不同时期心路的轨迹,正可相互印证。我们对比着读,可以感受一个作家的创作历程,对研究和写作都不无意义。我没有汪老这份耐心和韧性,既无兴趣重写却也并不修改,我想,就这么让它存在着吧。

  如今,我已经出了好几本书,还有一本艺术评论集《艺海清华》正在印刷之中,即将出版。出书于我已是常态,没有一点新鲜的感觉了。不过,出版了这么多的书,我所难以忘怀的,还是这本《纸上雕虫》,其中的文章有我青春的情怀。年少轻狂也罢,那份青葱的激情,却是此后不会再有的。

  李正容女士已于2015年去世。我们年龄相隔甚远,是一种忘年之交的惺惺相惜,此书正是我们真挚友谊的见证。想起了《纸上雕虫》,就怀念着这位可敬的老人。

编辑:李雅斓 发表日期:2021年07月18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