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侨批文化的奋斗精神

  侨批所辐射出的那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潮汕后辈的心中,对新一代潮汕人创新奋进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在整理侨批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侨批实物体现了潮汕先人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精神,对后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成为教育后人的活教材。

  首先是外出的艰辛。当年潮汕先民背井离乡,乘坐“红头船”远渡重洋,要在海上颠簸一两个月,有的人经不起晕船和长途颠簸而染病甚至死亡。一封从暹罗(泰国)寄隆都的批信中写到:“来暹捌载,所苦难陈,虽有纸笔难诉,唯有苍天知儿之心。”从中可见侨民的艰辛。

  其次是谋生艰辛。潮籍侨民谋生者众,但真正成功者并不多。他们到异乡后,开始大多四处漂泊,靠打零工为生,加上当局不断的排华政策及对华人征收苛捐杂税,他们几乎沦为二等公民,成为任人宰割的“猪仔”。面对恶劣的谋生环境,他们忍辱求生,把省吃俭用下来的一个个银元寄回家里,哪怕只是“外附大银贰元”,有的还先向别人赊借甚至借高利贷。当时潮汕民间流传一句歌谣:“安南(今越南)堀,能以入(住下的意思),无能出(回家的意思)。”但潮汕人刻苦耐劳又好面子,再苦再惨也不让家里父母妻儿知道,因此这方面的直接材料较少,但从侨民黄德金于1956年1月10日寄给母亲的批信中可略窥一斑。“兹寄上香港银70元正,至时如数查收,内抹5元分与细舅父收用,又抹出5元分与二姆母收用,又抹出2元分与吾妹德秋收用,又抹出2元分与大妹收用,又抹出2元分与二妹收用,又2元分与细妹,存52元收作家中应用可也。”(见图)对诸多养育的前辈和日夜思念的亲人都一一表达感恩之心和思念之情,从另一个侧面也可感受到每一个银元对侨民来说都来之不易,浸透着汗水。

  再次是沟通的艰辛。笔者收集有几枚上世纪40年代的侨批。因日伪侵略,当时东南亚各地批局关闭,邮路中断,只能通过秘密渠道沟通音信。信封多为自制,面积很小。时间虽过去半个多世纪,但个个信封仍十分严实,粘贴十分牢固。从这些特殊信物可以感觉到侨民生活的艰难,也让我们真正体验什么叫家书抵万金。对于书信往来已濒临绝迹的5G时代的人们来说,现在想象那时的情形或许有些不可思议,但侨批实物却真实地见证了那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

  “程未能回梓侍奉甚实不孝之罪大矣,唯有默祷上天福庇大人玉体安康。”翻阅批信,使我深悟出外侨民经受最痛苦的磨难是什么,那一种对家乡家人的思念,那一种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有甚者,遇到家人生老病死、面对生离死别而只能隔空以泪洗面、祈祷苍天的撕心裂肺和无奈无助……每每读到这些家书,常常不由自主热泪盈眶。

  侨银曾救活了许多人,也曾福泽桑梓,造福乡民,建公祠、修庙宇、建学校、修桥造路。今天,公祠或已破旧,庙宇今已斑驳,侨批更成为历史,但侨批所辐射出的那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潮汕后辈的心中,对新一代潮汕人创新奋进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伟鹏 编辑:方超 发表日期:2021年07月17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