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 南澳

全力争当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排头兵

聚力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蓝天碧海、青山绿水是汕头南澳县最大的财富。2020年“五一”“十一”假期首日,南澳生态旅游区均成为广东唯一一个进入全国人流指数前五的景区,比肩西湖、泰山,荣登央视新闻。今年“五一”入岛游客30.4万人次,相较去年增长58%,旅游综合收入相较去年增长89.89%,南澳旅游市场实现了大飞跃。要如何书写“绿色生态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将机遇与“红利”转化为加快南澳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今年南澳县“两会”已为南澳未来发展擘画蓝图:紧紧围绕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上绿色生态发展高地的定位,争当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排头兵和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花园岛。

  

  立足生态建设 培植绿色发展新动能

  过去五年,南澳县厚植优势、刷新颜值,生态名片越擦越亮。南澳县大力实施岸线整治、海域清理、山体修复、植被复绿和林分林相改造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蓝色海湾整治项目亮相“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登上央视和《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成为全国生态修复项目先进典型案例,入选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打造了具有全国生态示范效应的“南澳样本”;在全省率先由县财政按比例补贴推广使用生态环保浮球、取缔泡沫浮球,建成后宅、深澳生态养殖示范区,有效保护海洋生态和促进养殖增产增收。同时,稳步推进广东省近零碳排放示范区项目,成为华南颇具影响力近零碳排放示范县。

  记者梳理2021年南澳县政府工作报告发现,“生态”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一共出现了55次,足以说明南澳对绿色生态的重视。今年,南澳县提出要“立足生态建设,培植绿色发展新动能”,将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厚植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做实生态文章,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奋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上的绿色生态发展高地和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今年,南澳县将加大对林地、岸线、沙滩、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实施南澳县美丽海湾(青澳湾)生态建设项目等生态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湾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积极推进重点河段碧道建设工程,长效推行水环境治理与修复,强化海水养殖区规划整治。

  守住“绿色门槛”,实现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申报和黄花山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科学规划、有序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林业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培育一批绿色环保节能产业和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和示范带,确保在今年完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带(环岛南线)建设工程。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多场大型海上体育赛事在南澳相继举行,为旅游注入了新元素,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以往海岛冬季“旅游淡季”不再寂寞,充分展现了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带来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南澳县提出要坚持旅游产业主导地位,推动旅游、文化、体育深度融合,促进传统渔农业提质增产,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特色产业,争当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排头兵,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巩固提升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为抓手,高标准做好十四五期间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南澳旅游产业全面提质升级。加强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引进高端度假酒店,加快青澳湾旅游商业综合体、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管理服务基地、环岛驿站、海上旅游项目建设。全力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大力推广“一部手机游南澳”智慧平台。完善道路交通、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来,大胆创新车辆进岛模式,建设环岛路若干临时停车场,要求全县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所对外开放,引导小区、楼盘停车场开放,将停车场位情况并入智慧平台,有效缓解了堵车、停车问题,确保了道路通畅。引进、推出一批具有先进管理模式、目的地价值的民宿,发展海岛休闲旅游、夜间旅游、房车旅游等新模式,优化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南澳游”成为滨海旅游的最靓印记。

  在全力办好亚青会南澳比赛项目的同时,南澳县还将主动对接并积极谋划筹办更多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大型体育项目和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赛事,全力打造旅游体育示范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深度挖掘南澳海防、海商、海盗文化和南宋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开发具有海岛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打造“南澳Ⅰ号”文化旅游项目。同时,推动邮轮码头的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规划建设烟墩邮轮港区,谋划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强化涉海旅游发展,开发横渡、海钓、深潜、帆船、帆板、游艇等海上休闲旅游体验项目,完善细化涉海旅游管理措施,促进涉海旅游规范化和常态化管理。

  

  坚持全面振兴 实现海岛形象新提升

  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下,如今“生态绿”“生态蓝”已逐渐成为南澳发展的靓丽底色,南澳在新一年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丰富乡村经济发展内涵,拓宽产业振兴发展思路,持续补短板、提品质、促融合,加快完善各项公共设施,不断提升海岛整体文明水平,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做到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用地,优先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优化产业资源配置。高站位高效率推进农村规划、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农房建设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等工作,持续提升城乡风貌。加快龙滨路延伸段、环城西路、纵3线(祥圆公路)等道路工程建设,完成龙门路道路改造及景观配套工程,新建一批停车及客运站场。

  同时,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特色渔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等新型业态。加快国家、省两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设冷链物流现代产业园,拓宽渔农业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挖掘农村青年创业典型,培养具有南澳特色的“青年致富带头人”,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李德鹏

编辑:姚欢 发表日期:2021年05月2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