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前景满怀信心”“积极作为抢抓新机”,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饱满热情参政议政。他们表示,国家迈上新征程、创造新伟业,港澳也要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积极参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入对接国家战略规划,以“大有可为”的信心决心,创造“风光无限”的美好未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波澜壮阔,如何深刻理解和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港澳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香港应全面参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要把香港发展放到民族复兴大历史坐标上去谋划推进。”港区委员施荣怀表示,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香港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香港对外可作为国家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枢纽,对内可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经济、新模式、新产业前沿阵地,为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深度连接与融合创造新增长极。
“香港不仅要参与,更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港区代表吴秋北认为,香港要升级自身功能作用,为国家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作出更大贡献。特区政府施政要坚持人民至上,革新发展模式,让广大市民切实分享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成果与红利。
澳区委员黄洁贞认为,全面参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维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根基。澳门应从经济社会发展新定位着力,丰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内涵,扩展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功能,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造福广大市民,贡献国家民族,澳门各界要认真思考、积极行动起来!”黄洁贞说。
“我们的代表委员广泛征集香港各界及市民意见,将认真建言献策,并积极行动起来。”香港民建联主席、港区代表李慧琼说,“时不我待,大家要争分夺秒,乘势而上。”
春节过后,来港内地游客明显增多。香港主要商业街区、旅游景点重现繁华景象。2月6日,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首日就有约28万人次出入境。
“全面通关对香港旅游、零售、餐饮、酒店等与民生就业密切相关的行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大喜事。市面重现生机,提振了大家的信心。”香港工商总会会长、港区代表李圣泼说,大家更深切感受到,唯有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获得源头活水。
自2017年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连续七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港区委员苏长荣认为,香港要更充分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在国家大战略中找准衔接、增强主动。特区政府发展北部都会区,要积极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协同,推进制度、政策、产业、管理创新,合理规划、聚力构建,有力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2年底,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对接国家规划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香港创科发展目标与路径已清晰,迎来成长黄金期。”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局主席、港区委员查毅超表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香港创科界要深入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本地研发、创新制造及国际金融中心三大优势,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形成最大协同效应,助推香港再工业化和内地产业升级。
港澳代表委员认为,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坚定长期坚持“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锐意进取,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共同致力民族复兴伟业。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进一步增强了港澳同胞和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的信心。”港区代表陈勇说,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香港实现由乱到治重大转折,“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爱国者治港”落地生根,爱国爱港力量进一步壮大。香港走上康庄大道,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努力为开创由治及兴新局面团结奋斗。
“‘一国’之本越坚固,‘两制’之利越彰显。祖国是坚强后盾,让香港经受住各种风浪挑战,更持续为香港带来巨大发展红利。”港区委员林晓辉说,香港要增强为民族复兴更好发挥作用的历史主动,在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繁荣发展,并为国家民族作出更大贡献。
澳区委员陈季敏表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走中国道路的信心决心。我们要在澳门深化爱国爱澳教育,向外界讲好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故事,增强致力民族复兴的历史自信和自觉。
“香港同胞在国家发展进程中从未缺席,要继续与全国人民一道,砥砺奋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力贡献力量。”港区委员李子建说。
(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