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观点

大力推进活力特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市域治理是连接顶层设计与基层治理的枢纽,关乎城市发展,更与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密切相关。着力于解决市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让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是奋力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时代任务和历史要求。

  因地制宜

  “三大举措”助力市域治理现代化

  汕头市自2020年6月被列入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在系统性、整体性治理方面进行了多样化尝试,在“争先、实干、创新”六字诀的指引下,以“三大举措”助力特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加强平安建设,打造平安幸福汕头。提升城市居民“三感”需凝聚多方力量,激活多渠道资源。汕头市通过实施“六大工程”,从多侧面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创建平安幸福村居中主动自我加压推进覆盖,在实施维护政治安全能力提升工程带动下筑牢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屏障,实施为民解忧工程从源头解决社会矛盾,依托全民法治意识提升工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工程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保障。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依托良法善治,健全市域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为强化市域社会治理法治保障作用,汕头市依托特区立法权的优势先行先试,坚持立法引领、强化制度设计,不断健全市域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2020年10月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强化法治保障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决定》《汕头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在构建科学完备、公正权威、规范严密、务实管用的市域治理法治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体系方面进行重要尝试。

  培育推进项目,探索创新社会治理实践。汕头市通过细化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着重以项目化建设打造治理创新范本。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建立157个市级、109个区县级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打造了金平区文明驿站、龙湖区“呼援通”、潮南区“爱心手环”、濠江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心等品牌,并利用新型传播媒介全方位展示,扩大标杆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力”不足

  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

  当前,汕头市域社会治理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治理队伍制度执行力、群众参与治理活力、数字赋能共享力等方面,亟需重视补齐。

  治理队伍制度执行力待提升。治理能力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治理队伍的制度执行力和专业化水平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汕头市域治理制度体系日益完善,但制度执行力仍难以适应。在生态环境治理、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等领域,通过引入市场专业力量和购买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治理效能提升明显。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迟缓、交通乱象屡禁不止、城市内涝现象反复等治理问题,均需直面治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不高这一症结。

  群众参与治理活力待激活。汕头市当前的社会治理更多依靠党政主导,各辖区采取细化治理措施,织密治理网络等制度化方式加强管理,而社会公共性的激发和自治能力的培育尚处起步阶段,社会力量参与治理能力不足,作用有限。此外,各社会主体对于相关治理举措的理解度和认同感存在差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例,根据微博、知乎等平台相关话题内容分析,市民对于创建文明城市的“为民、惠民”用意存在理解偏差,观念上的不一致导致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动力不足。

  数字赋能共享力待提高。市区各地依据自身禀赋条件积极探索以智治支撑提高市域社会治理水平,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模式。如濠江区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成立了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心,龙湖区成立社会治理智慧平台,金平区以智慧安防应对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矛盾等。但是,当前市域治理数据资源壁垒明显,数据共享利用效果不理想,政务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机制和应用仍存在较大短板,阻碍了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

  聚焦“三力”

  推进特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要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目标。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需重视满足群众的现实需求,系统补齐短板弱项,夯实特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

  提高特区市域社会治理专业力。为适应市域社会治理新形势,需以“引育结合,育才为主”加强治理专业能力建设。实施人才联培机制,将党史和思政教育融入基层治理队伍日常教育,通过与汕头大学等高校举办联培班的方式,强化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完善人才培育激励机制,将“人才周”等展现爱才敬才聚才良好城市形象的人才政策体系落到实处,健全政策聚集人、搭平台吸引人、完善服务留住人,提高人才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造血能力。

  增进特区市域社会治理感染力。“春风化雨暖人心”,群众参与治理的活力有赖于全社会价值引领和感染力的激活,源于人文关怀彰显社会温情。加强党建引领与德治融合,通过宣传教育、说服引导、人民调解等柔性手段对刚性规范进行补充。充分培育各层次社会资本,发挥情感治理的隐性力量,特别是依托宗族文化、慈善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内聚力,以密切互动将矛盾纠纷消解在基层。加强对好人好事的宣传表彰,以微信推文、短视频等方式打造宣传阵地,缩短社会距离,促进社会信任生成。

  强化特区市域社会数字治理引导力。数字赋能效果主要受资源共享权责关系不清、共享程序不明确、相关法律缺位的制约,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离不开法律的刚性规范引导。着眼当前各区数字建设困局,建立健全相关法制为共享数字治理成果提供制度支撑和方向指引,为纾解共享过程的掣肘提供法律依据。借鉴上海、广州等地数字治理的成果经验,完善数据共享与协同治理机制,健全全域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划方案,实现基础数据与治理经验在各部门、层级、区域间的共享应用。

  (作者侯光辉系汕头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李馥琪为汕头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侯光辉 李馥琪 发表日期:2023年06月13日 来源:汕头日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