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观点

高标准推进绿美汕头生态建设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先后来到湛江、茂名、广州,深入企业、港口、农村等进行调研,殷切希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中国式现代化”是贯穿这次考察的一个关键词,凸显了总书记广东之行的重要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汕头市秉承“打造粤东生态屏障,建设绿色和美侨乡”建设理念,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汕头实践,高标准推进绿美汕头生态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新时代新征程,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原则要求,汕头要奋力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全面领导,体现了全面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必然要求。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为了实现公共问题的解决、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福祉的提升,必须借助强大的国家力量。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体制优势和制度优势,极大增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合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绿美汕头生态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党在价值引领、利益协调、资源整合、监督问责等方面的作用,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明确任务分工,强化督促落实。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细化落实举措,形成全市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绿美汕头生态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宗旨要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满足人民对生态的需求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导向。以人民为中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是现代化的价值取向。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党的使命和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汕头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增进人民福祉的公共产品。另一方面,还要强调“依靠人民”,建设绿美汕头是全体市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事业,需要注重培育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使全体市民都共同参与到绿美汕头的建设中。

  三、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质和量的有机结合。从质的角度看,主要是优化发展结构、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全面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绿色发展成为汕头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不仅包括以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还包括环境污染防治的高标准推进、维护和修复高质量的生态系统、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内容。特别要注意,发展规划目标和质量标准的衡量要与汕头发展阶段相适应,不能好高骛远,要在生态环境治理的边际成本和经济效益的边际效用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点。同时,从量的角度来看是生产总量的合理提升。量是质的基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要的保护绝不是牺牲发展、牺牲增长的保护,而是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基础上的保护。这个量应该既包括合理的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也包括国民收入、社会福利和生态价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具体抓手是建立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通过对第一、二、三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实现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生态资源产业,并以市场化方式将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产品、实现产业化发展。

  四、促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良性互动

  创新驱动是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汕头在发展过程中要顺应发展阶段规律,促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良性互动。把绿色创新作为包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前置环节。从科技创新看,技术创新是提高绿色生产力的关键。要建立全方位绿色创新支撑体系,突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支撑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制度创新看,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当前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贯彻落实的短板和弱项,尤其要从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大建设的角度加强制度统筹。

  (作者系中共汕头市委党校副教授)

  本文为市社科联供稿

作者:朱玲 发表日期:2023年05月24日 来源:汕头日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