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观点

加强海上牧场法治建设 保障汕头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海上牧场是促进现代化海洋渔业发展的崭新模式。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湛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这为汕头市大力发展现代化海上牧场,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的指引。

  国家建设海上牧场的主要目的在于修复受损生境与养护渔业资源。国家投入海洋牧场建设的资金也主要是用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所以海洋牧场还是以养护型为主。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审批监管、产业培育以及生态修复等领域法律制度,来确保汕头市的海上牧场建设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方面的总目标和主要功能不动摇。

  保障海上牧场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和审批机制。海上牧场的建设应当是依法有序进行,而不能一窝蜂似的无序发展。这就需要建立海上牧场示范区及其管理规范,建构高效、公正的海上牧场审批机制。这包括,在条件成熟的海域分类设立海上牧场示范区并建立配套的管理规范。在审批程序上,明确船体型等新兴养殖方式的审批程序,优化海域使用审批程序,对营利性海洋牧场项目进行专项审批,建立公益性绿色审批通道等,同时还要明确海上牧场各管理主体的监管职责。

  建设现代化海上牧场产业需要建构并不断完善海上牧场经营管理机制。一是可以建立鼓励社会投资的具体措施,包括税费减免、海域审批以及金融保险等政策支持。二是进一步规范经营主体从事相关海洋牧场经营活动的资质条件,包括租赁资格、船舶使用规范、专业人员资质与管理等;涉及到生态旅游等方面的,还需要根据旅游管理法律法规制定专门的海洋牧场旅游管理规范。三是建立产业发展与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海洋牧场经营行为,促进市场的有序竞争。四是制定融资保险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海洋牧场经营者提供优质的金融和保险产品,减少其投资风险。

  保障海上牧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修复制度。海上牧场是现代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现代化渔业的融合。因此,要实现海上牧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要规范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标准,更需要规范这些技术的应用规则。这包括:严格禁止海洋污染行为,对造成污染的个人和企业应当明确其修复和赔偿责任;在渔业养殖过程中应当采取“用、养结合”的养殖形式,明确增殖放流的具体规则,严格防治外来物种入侵;鼓励采用船体型、公益底播型、深水网箱型、海上平台型等多种养殖方式进行综合养殖,充分利用海域环境和空间;激励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修复产业,培育并逐步形成海洋生态修复产业链等。

  此外,还要依法鼓励海上牧场与海上风电产业的融合发展。海上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是集约用海的重要新型产业模式与未来发展方向。建构海域空间、结构和功能三重融合的海上牧场产业模式,对集约使用有限海洋空间,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建设现代化海上牧场,从而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探索“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汕头模式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一是可以建立综合海域使用审批绿色通道,优化或简化审批手续,鼓励联合开发与综合利用的经营模式;二是尝试在金融政策上给予融合产业模式特殊贷款及还款优惠,在财政上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鼓励融合项目开发与建设;三是加大国有企业对该领域的市场引导作用,通过国有企业带动市场发展,引导社会资金的多方位投入。

  海洋资源,尤其是海洋渔业资源是汕头市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向海而生更是汕头市不断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因此,应当加快海上牧场法治保障体系建设,不断促进汕头市海上牧场理念、技术和管理机制的现代化发展,实现汕头市海洋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生物资源养护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促进汕头市乡村振兴和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汕头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本文为市社科联供稿

作者:□ 吴鹏 发表日期:2023年04月21日 来源:汕头日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