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观点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所谓立德树人,就是指教育事业不仅要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其能力,还要培育其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培育时代新人、引领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九个坚持”,其中就强调要把“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一、“立德树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立德”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晋范宣子谈到要“身死而名不朽灭”,必须“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强调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为后世效法,方能人格不朽。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立德树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师生明确提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以中华文明的话语智慧昭示我们,我国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正确的价值引领。只要全社会努力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精神境界,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做人是做学问、干事业的前提。立德是一个人做人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年轻人要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在中国大地上培养国际视野和远大理想,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己任。

二、“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职业追求

“立德树人”之“立德”,既包括学生之德育,又包括师德之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师德水平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大批好老师。教师要把立德树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作为一生的职业追求。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求。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再一次强调“四有”好老师的重要性。“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教师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新时代对教师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把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发挥师德教育引导作用,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

三、立德树人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德”是做人的根本,学校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立德树人的“立德”是社会主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学校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学校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一是要明确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理论框架,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二是构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从理性认知、文化认同和行为实践三个维度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理性认知和行为实践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从社会、学校和学生的视角出发,形成提升社会、学校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促进社会、学校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学、真信、真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

(作者单位:汕头开放大学)

本文为市社科联供稿

作者:□ 陈再辉 发表日期:2022年11月15日 来源:汕头日报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