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问题。这次会议最大亮点和取得的最重要理论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后,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的历次重要讲话,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
(一)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一方面,这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内容,广大人民群众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这也是解决人类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挑战的需要。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二)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命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就是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三)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大多与制度不严格、法治不周密有关。一方面,要增加法律制度的供给,完善法律制度的配套。另一方面,要强化法律制度的执行,让法律制度成为护蓝增绿的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为此,需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抓破坏生态环境的反面典型,不让法律制度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
二、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此,需要落实好以下四项重要任务。
(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一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二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三是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四是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