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份决议总结了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经验。踏上新征程,我们要从党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勇担时代使命,不负伟大梦想。
党百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二是中国共产党能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理论体系和伟大实践成就。这些理论和实践又反过来验证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汲取真理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他们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感,对理想社会有很多美好的设想,但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产生作用。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经历了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莫尔等多位空想社会主义者,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近五百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最终升华为科学真理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保持坚定信仰的科学根据。
二、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中汲取道义的力量
伟大的实践需要依靠伟大的人民来推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中国共产党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什么能够一次次地战胜敌人,一次次地战胜困难,归根到底就是有人民群众这个最坚强的后盾。在顺境时,党依靠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逆境时,党依靠人民重新凝聚力量。
建党前后,觉醒的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中一股重要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中国共产党依靠工人阶级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党的事业遭受了挫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依托农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经济风险,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战胜各种自然灾害,战胜非典疫情,彰显了党抵御风险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中汲取实践的力量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活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伟力。未来,围绕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要用实践的力量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不息。
四、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中汲取创新的力量
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具体来讲,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如期举行,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过去一百年的宝贵历史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自觉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做到“真学”“真信”“真用”,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行智慧、力量。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为市社科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