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观点

推动濠江华侨文化建设 固牢海内外联系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汕头考察时强调: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中国共产党汕头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工业立市 产业强市 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一文中,把“打造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作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之一,并指出:“华侨特色历史文化保育活化取得新突破……以侨为‘桥’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初步建成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先行示范市和华侨创新创业首选地。”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华侨乃革命之母”。华侨文化是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是不同文明对话、碰撞的产物,是华侨历史的一个重要载体。华侨文化其承载的精神是爱国爱乡与艰苦奋斗的融合,对激励当代人和后人艰苦奋斗、爱国爱乡、建立崇高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华侨文化作为连接广大侨胞与家乡的天然血脉,更是发挥着对外交流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濠江区侨史悠久,拥有旅外乡亲超10万人,侨文化、侨资源是濠江一张亮丽“名片”,必须推动濠江华侨文化建设,固牢海内外联系纽带,全力做好“侨”的文章。

现状

阶段来,濠江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莅汕考察时要求汕头做好“侨”的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李希书记莅汕调研时关于做好“侨”工作的要求,围绕全市“建设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战略定位和侨务工作“三张网”“六大行动”工作部署,把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列入区委“115”工作思路中5项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加强华侨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和对家乡的亲近感归属感,凝聚华侨华人对家乡的向心力。尤其是通过建设侨村这一乡愁记忆为纽带,以根文化凝聚侨心,在服务乡村旅游、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文化建设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实施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图博三馆”融合、资源共享,并在2020年获评汕头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二是广澳街道东湖社区围绕濠江区委、区政府提出的“115”工作思路,以“让侨村环境更美、让侨村文化更美、让华侨乡情更美”为着力点,规划建设“一心、一街、五区”总体格局,已建成侨文化核心展示区和超300亩的党员、侨眷、居民代表三大菊花种植基地,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东湖菊花节。

存在问题

(一)认识和研究不够,“家底”未能完全摸清

濠江区的华侨文化虽然丰富,但是并未深入开展对华侨人文史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华侨建筑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普查工作,对其数量、分布和保存状况未能详细掌握。部分具有华侨文化特色的建筑存在年久失修或“修旧如新”的风险,具有华侨文化特色的文物散落于民间收藏,过番习俗和过番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消亡的危险。 同时,对于濠江区华侨侨领的联系与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本地新生代对濠江华侨侨领的了解知之甚少。

(二)开发和共建不够,“富矿”未能发挥效应

濠江虽然拥有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的汕头潮汕华侨博物馆以及区博物馆,部分涉侨社区也建设有村级华侨主题展览馆及华侨驿站,但是,资源未能很好整合。凤岗社区、葛洲社区、珠浦社区和东湖社区四个涉侨社区尽管入选广东省古村落,然而,由于上述各处的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尚未和海外华侨华人博物馆建立起合作关系,发挥文化桥梁作用,以带动提升侨乡的发展建设。

(三)“侨二代”文化认同感不足,“纽带”未能强化作用

正值“当打”之年的年轻一代华侨多已融入当地的生活,新一代华侨与祖国家乡的纽带关系明显弱于老一代华侨。加之现有的华侨文化宣传和文化交流活动力度不够、影响不广,对华侨华人新生代增强民族认同和“根在中国”的乡土情怀的助力不强,制约着华侨资源开拓和盘活。

思考与建议

(一)完善体制,既创新又提质推进侨联组织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健全区一级侨联组织。认真贯彻国家《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重视基层侨联组织建设工作,体系性谋划建立以区侨联为点、涉侨社区成立侨务联络站为线的侨联组织格局;加强对侨联工作的领导,把侨联工作列入工作议程,并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二是探索“党建引领侨建”。将“党建带侨建”这一主题作为“特色动作”,在濠江涉侨社区深化“双联双到双服务”活动的开展,推动基层党组织对侨联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

三是创新街道和社区一级侨联组织。立足濠江区各街道、各社区侨情分布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形式多样的侨联分会、侨联小组、华侨之家等社区侨联组织,并打造与区一级区侨联的三级联动机制,扩大工作覆盖面。

(二)摸清家底,高标准高起点推动华侨文化建档工作

一是尽快建立健全推动华侨文化建设的机制。争取通过经济特区立法和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政策支持,明确政府和社会的各方责任,建立健全对华侨文化遗产的普查、登记、建档、认定、保护和开发等制度。

二是整合各类华侨文化资源。以潮汕华侨历史博物馆为引领、区博物馆为主力、各社区的文化展馆为覆盖面,对濠江区的华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同时依托区档案馆在中海信(汕头)创新产业城建立档案。

(三)建设平台,多层次跨领域推动华侨文化建设工作

一是积极发挥各社区文化展馆文化桥头堡的作用。支持其与市、区博物馆开展馆藏交流和举办联展等多种形式合作;积极引导民间力量捐赠华侨藏品并参与相关场馆建设;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华侨华人家族史编制和祖居修缮,同时,大力推动挖掘华侨名人故居、宗族祠堂等资源,因地制宜地建设成村史馆、家族史馆、非遗民俗馆等涉侨主题场馆。

二是在著名侨乡建设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推动入选广东古村落的涉侨社区在发挥华侨文化优势上进行合理开发,积极打造华侨文化遗产旅游。

(四)加强交流,增强华侨华人新生代文化认同

一是推动华侨文化历史的多元化宣传。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和文艺人才,加强对华侨华人史上各时期重大事件、著名侨领的文物史料发掘和宣传,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华侨主题文化产品,展示华侨对中国和侨居地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华侨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化,吸引华侨华人新生代追寻。

二是利用华侨文化遗产打造文化交流品牌。创新开展侨乡华人青年恳亲会和海外华裔青年夏(冬)令营等活动,努力吸引更多华侨华人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增进其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身份认同,进而在祖国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中积极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民进汕头市委会)

作者:杨基平 编辑:林郁 发表日期:2022年02月1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