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观点

延续城市文脉 留住乡愁记忆

加快建设新时代特色潮汕华侨博物馆

  在中国共产党汕头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工业立市 产业强市 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一文指出,坚定不移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在弘扬新时代“侨”文化的多个具体项目中,“加快建设潮汕华侨博物馆”在列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加快潮汕华侨博物馆的建设,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更好展示和弘扬潮汕历史文化、潮汕华侨文化及其精神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现状

  2020年年初,汕头市政府发布公告征集华侨历史展品,筹建潮汕华侨历史博物馆以及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2021年,设置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的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汕头美术馆和潮汕华侨博物馆等三个公益性展馆完成展陈布展工作,并在2021年国庆节期间试运行。

  目前,潮汕华侨博物馆占地1579平方米,馆藏展品、展览面积、主题展区、展出各种资料、照片、珍贵文物等官方尚未公布具体数字,藏品还在继续征集中。

  二、存在问题

  潮汕华侨博物馆依托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建设并进行试运行,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短板,制约着潮汕华侨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运营机制不健全

  潮汕华侨博物馆目前由汕头市博物馆运营。在初期运营阶段,由综合性博物馆代为管理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从长远角度以及博物馆运营管理来看,潮汕华侨博物馆作为著名侨乡的华侨主题博物馆,其运营思路和后期建设运营应当有别于综合博物馆。

  潮汕华侨博物馆当前的藏品均为汕头市博物馆进行征集,横向上缺乏与汕头侨批文物馆、汕头开埠历史文化陈列馆等有主题有交集的博物馆联动,纵向上缺乏与区(县)博物馆和部分社区博物馆联动。在当前藏品暂未能大量扩容的情况下,联动机制的缺乏将导致博物馆藏品不“博”。

  在保障机制方面,由于潮汕华侨博物馆目前由汕头市博物馆运营,在人员编制、资金配备和文化研究等只能与汕头市博物馆共享,极大限制了潮汕华侨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潮汕华侨博物馆作为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其功能定位、组织编制、财政支持以及联动机制等均无相关的整体性中长期规划或经济特区法规保障,无法确保潮汕华侨博物馆的建设长效推进。

  (二)内涵与品质不丰富

  一是讲解相对单调。除去传统的人工讲解,展出文物的解说相对简单,缺少新媒体和声光技术的配合,无法使观众能更好地了解文物。

  二是陈列相对单一。馆内整体上色彩单一,使观众容易因视觉上的相似感而审美疲劳,影响观众的观展效果。

  三是文物选择相对同质化。展出的同类型文物过多,客观上成了简单的文物堆积,无法让观众有效地理解文物本身的特点。

  四是陈列和说明方式相对呆板。陈列方式多为大通柜和中心立柜相结合,对文物功能的说明很少且过于简单。

  (三)周边配套不足

  潮汕华侨博物馆依托的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滨片区人文中轴线。然而,目前所在地块周边以开发中的住宅小区为主,缺少未来纵深发展腹地空间;同时,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与潮汕文化公园之间的地块用于建设汕头绿地中心,不利于打造连片华侨文化区;此外,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所在地点的交通配套不足,现有37路、49路、162路和314路共4条线路,但各线路的便捷度和班次频率均较低,无法助推潮汕华侨博物发挥旅游资源作用。

  随着未来周边小区入住率的提高和参观人数增多,馆区文物传播、活动场所、访客服务和藏品库房等功能区的辐射作用将大大受到限制;同时,城市管理上为了兼顾周边住宅小区的舒适度,对节假日接待访客能力和举办相关主题活动都会产生较大的限制。因此,周边配套和辅助设施的规划不足这一短板,将在未来大大地减少对观众的吸引力。

  三、大力推动建设有新时代特色的潮汕华侨博物馆思考与建议

  (一)理顺关系,构建有新时代特色的潮汕华侨博物馆工作机制

  1. 尽快明确潮汕华侨博物馆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工作规划。建议潮汕华侨博物馆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定位为建设以华侨历史文化学术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同时,尽快出台潮汕华侨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财政预算项目,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扶助。

  2. 尽快建立法人独立的潮汕华侨博物馆运营团队。建议潮汕华侨博物馆尽快实现独立运营,组建由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进行属地管理、由汕头市博物馆进行业务指导的潮汕华侨博物馆理事会,同时从汕头市博物馆抽调、面向社会招聘等方式组建博物馆管理团队。此外,通过建立历史学科博士后工作站、与高校和社会共建侨文化研究工作站等学术研究共建方式,逐步构建博物馆学术研究团队,为潮汕华侨博物馆未来形成潮汕特色华侨文化研究中心打下基础。

  3. 尽快建立健全潮汕华侨博物馆内部管理制度。建议在实现潮汕华侨博物馆独立运营的同时,尽快启动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实施方案、章程、藏品征集和借展方案以及学术研究方面的机制制度。

  4. 尽快推动形成潮汕华侨博物馆的配套制度和机制。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博物馆条例》,发挥经济特区立法权,出台涉侨文物保护与征集的相关办法,用法治思维保障潮汕华侨博物馆的快速发展。

  此外,应同时研究与各区(县)博物馆联动和国内外相关博物馆的联动的合作制度。

  (二)紧跟时代,探索潮汕华侨博物馆发展新理念新模式

  突出优势竞争。目前博物馆领域的竞争实质上是优势战略资源的竞争。潮汕华侨博物馆充分抓住国家战略布局带来的机遇,结合经济特区和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独特的政策、区位、文物等优势资源要素,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吸引更多的文物资源,实现跨越发展。同时创新博物馆发展形态,与华侨历史资源丰富的同级博物馆和区(县)博物馆成立战略联盟,并在有条件的区(县)博物馆合建总分馆。

  强化系统协作。潮汕华侨博物馆要加强国际博物馆之间协作和国内馆际合作。不断通过联合协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提升国家层面的华侨历史研究水平。

  推动跨领域融合。对标国内外先进博物馆,推动有汕头特色的博物馆跨领域融合。一方面加强与网络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运用 AR/VR和3D 打印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的展览展示服务和衍生潮汕华侨博物馆在融媒体平台上的新形象的方式吸引观众。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将文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产生良性循环效应。

  注重特色陈展。近年来,国内外博物馆陈展的差异化越来越凸显,展陈内容愈发突出特色,展陈形式愈加新颖,展陈理念更加创新。建议潮汕华侨博物馆要重视提升策展能力,展览叙事更加注重讲好“华侨故事”,紧紧围绕观众的需求,让文物活起来。

  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如故宫博物院通过开发的多种文创产品,在2018年实现了超过15亿元收入。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有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正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潮汕华侨博物馆的运作一定要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作为继展览和研究之后的重要支柱,与汕头本地的企业加强合作,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转换为促进自身发展重要手段。

  (三)补齐短板,强化潮汕华侨博物馆周边配套

  强化潮汕华侨博物馆周边设施配套,建议在博物馆周边地块规划未来博物馆配套的藏品库房和学术研究中心,同时结合旅游事业优化周边消费设施,尤其是要提前规划与海湾隧道配套的公共交通线路。

  (作者单位:民进汕头市委会)

作者:□ 杨基平 编辑:陈齐薇 发表日期:2021年12月2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