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思想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如果引申到我们潮汕,最值得一提就是侨批。侨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汕头期间,对潮汕文化、历史掌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们要一体化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守文化自信,守护好潮汕文化的精神家园。我们要谨记总书记的嘱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践侨批文化精神,做根文化的使者。
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潮汕文化面临种种困境,令人忧虑。随着熟悉潮汕人文历史掌故、潮汕工艺等老一辈人才的逝去,年轻一代能了解、熟悉潮汕文化根底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由于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方言教育不足,潮汕话中那些富有特色的具有“语言化石”意义的用词用语和表达方式正在逐渐消失,潮州歌谣、歌册能看懂的人很少,过去遍及县镇的潮剧、潮艺、潮乐演出队伍萎缩,追求现代的城镇化改造也把富有特色的潮汕建筑文化连根拔起。
寻求路径提升潮汕文化的自信力,增强优秀潮汕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潮人深深反思的课题。我们要提升潮汕文化自信力,努力做守护潮汕文化精神家园的践行者。
1. 研究潮汕文化,以达到文化自觉。在社会转变时期提升潮汕文化的自信力,实现潮汕文化自觉是最基础和根本的工作。要对潮汕文化开展学术研究,达到真正自我认识和反思,从而为潮汕文化自觉和提升文化自信力奠定基础。
2. 传承潮汕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潮汕文化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潮汕文化的精华,这些精华需要我们加以有意识的传承,才能够增强潮汕文化的自信。比如我们前面说的潮汕方言,它的书面交际功能退化,发生变化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们在积极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可以让幼儿、小学生阅读一些方言歌谣、民间故事。鼓励中学生普及潮汕方言知识,鼓励教师用方言教读古文,用方言知识来讲平仄和押韵的指导。家庭环境中,学校普通话环境如果已经很强势,可以让家长跟孩子讲方言,保持普通话和方言的平衡发展。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没有方言,潮剧、民谣、曲艺等,就会消失。要努力做一些保护工作。
3.整合区域发展,以达到文化自信。潮汕文化反映了粤东区域的历史、地理、风俗和价值观念,既包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体现出浓浓的潮汕地方特色。诸如多元一体化,务实开放与团体协作等都是潮汕文化的内核,这些内核的科学有效的运用,将促进潮汕文化“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共同发展和繁荣。我们要科学有效地运用潮汕文化的内生动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区域发展贡献文化力量。
当前汕头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赋予了我们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潮汕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要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进行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要挖掘潮汕文化的精华,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使优秀潮汕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贡献我们的力量。
(作者单位:汕头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