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观点

构建先进制造业 促进汕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当前,汕头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这是汕头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战略谋划,更是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产业强市,工业是根本,制造业是关键。工业是立市之本,制造业是强市之基,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工业发展的保障。为推动汕头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就构建先进制造业促进汕头工业立市提出举措思考与探索。

  一要做好制造业“政策”文章。从全市推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出发,抓住深汕深度协作机遇,主动承接深圳制造业溢出效应,出台推动汕头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实施意见,做好顶层设计,落实政策引导,实施制造业强基工程,强化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在汕头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要做好制造业“创新”文章。汕头拥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尤其是在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等传统制造业上有一定优势。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支持企业升级创新,促进工业设计合作,建设汕头企业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汕头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汕头制造业创新奖”,全力支持传统优势制造业的新产品推广应用。通过传统优势制造业的创新效应,抓制造,促智造,不断发展壮大新兴制造业,实现汕头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三要做好制造业“培优”文章。要善于发现制造业“尖子生”,努力培养“优等生”,尤其是汕头的玩具业、服装业,要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充分挖掘其中的“学霸”,支持企业争创制造业省级、国家级单项冠军,对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行业冠军,要加大奖励力度,通过培强做大骨干企业,激发优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头雁效应”。

  四要做好制造业“帮扶”文章。针对汕头制造业目前存在的产业规模不高,中小企业偏多的实际。在抓好“培优”的同时,要切实做好“帮扶”文章,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对新兴产业且具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要落实“一企一策”,探索结合近两年汕头人才引进成果,推行“一企一博(硕)士”落企精准帮扶,适时设立“汕头制造业年度进步者”,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优惠支持,确保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不掉队。

  五要做好制造业“品牌”文章。结合汕头建设“活力特区”目标,激发制造业生产活力,通过发展活力带动品牌生命力,实现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稳步攀升。要加大引入大项目,大企业,通过大项目、大品牌的拉动效应,以龙头促集聚,以集群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汕头的支柱产业集群。我们要认识到,一种强大的产业集群,能有效释放出强大的磁石效应,有利于加速产业资本与先进技术的聚集。同时还要不断壮大产品和地域品牌群体,积极申请各类地域品牌荣誉,扶持更多地域标志型产业品牌建设,培育一批汕头制造业强市代言人,每年评选“汕头十大制造业行业标兵”,塑造汕头制造业行业品牌。

  六要做好制造业“铸链”文章。做好以“育链、建链、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内涵的“铸链”文章,建立“链长制”,提倡专业分工,针对汕头镇域产业群发展实际,注重打通上下游供应关系,对同质产业之间要深化社会分工。以服装为例,汕头外砂和澄华的毛织服装、两英和谷饶的针织内衣都有很强的产业规模,其上下游可以涉及毛料布料供应、专业机械制造、创意设计、电商销售等,如果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汕头本土化,就能补齐供应链短板,打通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形成制造业发展合力。

  七要做好制造业“融合”文章。通过“政学研产用”结合,不断为制造业发展“开小灶”“找伙伴”,拓展“朋友圈”,鼓励本土制造业跨界、跨业融合发展。要继续引进名校名院名所,建立合作研发机构,实现产研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制造业研发能力。推动建立汕头制造业公共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提供制造业产能共享,整合和配置分散的制造业资源,提升制造能力,促进企业互联互通,带动企业融合发展,通过“共享”机制,帮助更多制造业走出家门,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案选择。

  八要做好制造业“减负”文章。建立汕头制造业发展投资基金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不断帮助企业拓展融资途径。要持续优化全市制造业发展环境,减轻企业税费成本,给企业经营成本做“减法”,提升制造业根植性,培养制造业竞争力。要构建汕头现代物流体系,全力推进港口建设、铁路建设,降低制造业物流运输成本。进一步引导企业做好“退城进园”工作,对进园企业给予租金成本优惠和资金基金支持,并从电费、水费、网络费等方面给予“减负”,优先纳入专项资金或基金项目重点支持对象,切实发挥园区化发展效应,让企业轻装上阵,提升企业效益。

  九要做好制造业“人才”文章。人才是第一资源,更是风向标,人才红利决定的是一座城市的未来。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技术研发人才,也需要生产一线人才,还不能缺少销售管理人才。汕头要坚持“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咬定“人才引得来,更要留得住”这一揽才目标,支持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制造业科研人才建设,建立制造业人才资源服务中心,推广校企共建,促进技术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解决制造业一线生产人才需求。

  十要做好制造业“要素”文章。制造业要发展,首要条件是要有工业用地,政府要充分保障先进制造业的用地需求,简化审批流程,强化服务保障。借鉴东莞松山湖、佛山三龙湾等先进园区的成功经验,可以尝试以六合围产业园区为基础,用“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深度谋划园区土地供给规划,全力做好基础配套,宁愿土地等项目,也不要急于将有限的土地过度开发。要继续探索“产城”结合,以合理规划探寻地产、商业、医院学校等功能配套,避免园区过度“地产化”,要让功能配套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服务工程,真正树立起先进制造业在园区的主导地位,打造汕头版的“松山湖”“三龙湾”。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产业链长,关节点多,做好制造业,才能实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目标。站在新的发展契机上,我们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干货”,努力帮助制造业爬坡过坎、转型升级,通过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实现“以商引商”,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按下汕头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作者单位: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作者:罗伟伟 发表日期:2021年11月23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