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观点

深刻领悟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验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新中国的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史。其中,文化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新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也是对新中国文化建设史的学习,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对此,我就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可以说,中华民族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化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结合时代要求提出文化纲领、文化发展目标、文化政策,发挥了政治领导、思想引领、制度安排、社会动员、道德示范等重要作用,这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开拓创新的根本保障。如1962年,经过调研形成了《当前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文艺八条),全面贯彻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又如,2006年9月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公共文化服务置于优先地位。再如,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做好文化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新时代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提供了理论指导、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追求

  “为了谁、依靠谁”是新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就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又多次提到“人民”二字,由此可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艺创作有了更大的飞跃,在这一阶段,汕头也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如潮剧《德政碑》《葫芦庙》、潮乐《跨海长虹》《正气天祥》、歌曲《古莲花开》,既在省级以上获得较高荣誉,又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同时,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相继举办了国家级美展、国际潮剧节、国际民间音乐花会等大型活动,打造了“榕树下的课堂”、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戏亭印象”等一系列惠民活动品牌,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三、发挥文化引领风尚作用是时代的主旋律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扬革命理想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世纪之交确立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全民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新中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前它的使命任务就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2020年,一曲《我和我的祖国》以合唱、独唱、重唱、闪唱、器乐演奏、MV视频等各种演绎形式风靡全国,让每个中国人都受到了精神的洗礼;一大批抗疫歌曲以及抗疫文艺作品的推出和展示,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尤其是抗疫前线英雄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汕头也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作用,以“我们是汕头人”为主题,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歌曲作品在电视等媒体播放,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故乡的热爱。

  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是发展的理念

  在继承中转化、在借鉴中超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有益的东西,我们都要学。”邓小平同志也认为,“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明年汕头将迎来第三届亚青会,这正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的大好机会。要发挥好地方戏曲、音乐、美术、民间工艺等优势门类,以高质量、有品味的作品潜移默化式传播给受众,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造,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系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

作者:□刘雨声 发表日期:2021年11月10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