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难忘儿时的船灯

近日回山村老家,清理杂物时,发现了一盏布满灰尘的手提小灯,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往事,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涌现在眼前。

家乡在小北山下,濒临练江。过去,练江上有乡人靠小木舟捕鱼,木舟里,常常挂着一盏小灯。小灯用玻璃瓶装上煤油,再装上一个玻璃外套,四周用铁皮固定,上面装上铅条,可以手提,因这种小灯既可以照明,又不易被风吹灭,乡人称为船灯。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手电筒在偏僻山村被视为贵重物品,船灯既省钱又方便,外出照明,成了家中常物,几乎家家必备。家里的船灯是父亲使用过的。记得少年时,我曾随父亲上山摘杨桃,因要赶上山圩的早市,乡亲们都是在天亮前上山。星月入云的夜色下,蜿蜒的山路上小船灯像繁星点点,远看就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火龙,是山村一道亮丽的的风景线。

父亲在山村开了一家杂货店,有时晚上,店里杂货卖完,为了不影响明天的生意,就要我到圩集的大店买货。我害怕走夜路,总怕黑暗处有可怕的怪物袭扰,父亲说,你提着船灯走路,船灯是有灵气的,妖魔鬼怪见了都不敢近前。来到山圩集镇,低矮的店铺里闪出船灯的微弱光线,小街上是没有路灯的,只有行人提着船灯来回往返,而我要买货的是个大店,店里有大光灯,照得店前光碧如银,地面的灯光与天上的月光呼应,暖暖的黄光与冷冷的银光交织。当时,在幼小的心里,我突发奇想,什么时候,我家的屋子里也有闪亮的大光灯。回到家里,我把想法告诉父亲,父亲笑着说,人家是大老板,平民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有大光灯。

家乡的船灯,也有过许多有趣的故事。乡人郭云山,是远近知名的泥塑艺人。1948年春节前夕,他应邀到毗邻的谷饶乡塑活景,临近除夕的一天晚上,他提着船灯,回家过年,突然,小径上窜出两个彪形大汉,把他塑泥塑的工钱三个大洋抢了。郭云山提船灯,照着两人面部特征,迅速从路边田里取了一把泥土,塑成两人头像,原路转回谷饶乡,告知乡人工钱被人抢了。乡里的两个头人一看头像,哈哈大笑,说这两人正是村里的汉川和汉河,是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头人立即着令两人把抢走的三个大洋还给郭云山,此事至今还被传为趣闻。

斗转星移,山村巨变,现时的年轻人已不知船灯为何物。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家乡山村有了电灯照明,有了自来水,夜晚电灯比当年大老板的大光灯还明亮。感慨之余,我约儿时几位伙伴夜晚到村外漫步谈天,伙伴们都是古稀老人,他们说,现时山村有电话、有电视、有自来水、有小商场,与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但谈到当年的船灯,大家都说,船灯是山里人的功臣,是山里人的好朋友,看到了明亮的电灯,也忘不了船灯,它是山村人的心灯!

作者:郭亨渠 发表日期:2023年08月0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