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潮剧随着出洋谋生的潮人流播海外,17世纪后期已被泰国宫廷用于招待国宾

潮音响起乡情浓 传唱海外声名扬

  1979年,广东潮剧团首次到泰国演出。

  陶融儒乐社演出潮剧《苏六娘》之“桃花过渡”。

  潮郡自南宋末年逐步向海外移民,至清代前期,在汕头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1860年)之后进入高峰期,初步形成海外潮人社会。潮人骨子里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基因让飘洋过海的潮人找到了精神的慰藉或精神的出口。潮剧和潮乐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我们这些历尽千辛万苦的先辈们带到了海外,带到了全世界。

  早期潮人出洋,都是为生活所迫。他们赤手空拳,踏进异国他乡,如果住在一起的人中,有潮剧戏班或纸影班的艺人,逢年过节便临时集合起来,于栖身之处或旷野之地集众同欢,或于街头作露天表演,藉此营造节日的喜悦气氛。早期潮人在海外,以口耳相传的方式,通过无谱之乐、无本之曲,传送乡戏乡音,既满足他们最起码、最实际的精神文化生活渴求,同时还在同一居住区引起许多人的兴趣和参与,从中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好者,这是潮剧、潮乐最早在海外流传的主要表现形态。

  到了19世纪中、后期,随着出洋谋生的潮人迅速增多,在南洋一带逐步形成潮人社会,潮剧、潮乐适应海外潮人对家乡艺术的欣赏渴求,更是不断由职业戏班带到海外演出演奏,并逐步形成规模。

  泰国是潮剧戏班最早到达的国家。至于潮剧何时传入泰国,一般的史料都认为,大约在17世纪中叶。

  据英国学者布塞尔的《东南亚的中国人》卷二《在暹罗的中国人》及其他有关的文字记载,在大城王朝拍拉莱大帝在位期间(1656-1688年,即中国的顺治、康熙年间),暹罗大城就开始有潮剧演出,并受到当地华侨和朝野人士的欢迎。当时的泰国人称中国戏为“NGIU”,即“优”,称潮剧为“优白戏”。相传17世纪后期,潮剧就已经被泰国大城王朝宫廷用于招待来访的国宾。“1685年,大城皇朝与法国王路易十四建立邦谊,法国使臣戴爽蒙的助理戴爽西教父,在其日记中记述了中国优的事称:‘公元1680年11月1日,丰肯,也即是昭拍耶威差然(获泰皇赐封爵位的西洋人),在其府邸中举行盛宴,祝贺葡萄牙国王……宴毕有各种娱乐表演。这些表演分批进行,计有各种杂耍,舞蹈,最后轮到中国优的表演。’”“法国使臣拉鲁贝尔,于公元1687年长驻大城皇都中,他的日记也曾详尽地记述中国优戏,称它为‘泽戏’(泽字,也是‘叔’的变音,对中国人的尊称)。他说不单是当时的中国人喜欢看,就是来到大城皇都的西洋人也看,尽管听不懂唱词。”

  吞武里王朝郑王在位期间(1767—1782年),潮剧更是受到海外赤子和当地人民乃至宫廷的共同赞赏和喜爱。1780年,郑王在吞武里寺殿内的“御礼亭”为玉佛举行隆重的升殿仪式期间,潮剧成为吞武里和曼谷两地庆祝活动的重要节目,不仅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有潮剧戏班以潮曲潮乐与泰国的哑剧、古典戏剧洛坤乃和泰乐一路表演,而且还有4个潮剧戏班被分别安排在吞武里和曼谷同时演出,当时还没有其他戏剧表演,潮州戏竟成一枝独秀,出尽风头,在当地产生很大影响。

  泰国的中国戏班,在正式演出之前,必先敲打锣鼓约一个小时才开始。首先是《八仙贺寿》,又有唐玄宗出来拜贺,才正式演戏。至于白字戏,则加上《仙姬送子》,再有李世民或谓是唐明皇出来标识加官进爵的吉祥语,才正式演出当晚要演的戏。除此以外,戏班演到打仗场面时,都要吹长喇叭,声音很是刺耳。不过有时候也禁止吹喇叭,如在丧事中就不可吹,恐怕死者灵魂被吓走。当年的戏班,由于受到各红字帮会的控制,经常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有时候甚至发生仇杀案件,所以政府当局下令禁止戏班斗演,因此,到了拉玛六世王时代(1910—1925年),戏班逐渐衰落。不过由于拉玛六世王爱好戏剧,其在位时,不断出台一些政令取缔红字帮会,并竭力开创泰国戏剧新局面,使之恢复昔日光彩,潮剧在泰国民间和皇宫戏台演出因此更趋频繁。

  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出洋谋生的潮人不断增多,泰国各地的潮人社区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不少地方纷纷建立起潮人的社团组织,这些旅暹的潮人承袭家乡的民风民俗,常常在节庆民俗期间集资演戏,风气日盛,这也加快了潮剧潮乐在泰国的流播速度。

  潮剧戏班大规模进入泰国演出,开始都是适应潮人社会节庆、酬神的需要,在各地作季节性、流动性的演出,一般每年春、秋两季为高峰期。他们通常是每年农历九、十两个月,从汕头乘船出海,先在泰国曼谷登陆,后分散到内地各府,或顺水路、陆路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戏班每年停留的时间约从当年农历十月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农历三四月。演出除少数在大的庙宇的固定舞台外,一般只能在广场、旷野或沿街空地临时搭建的露天戏台表演,一般一个地方只待一两天,潮人居住人数多的地方有时可演七八天,这个地方演完,便立即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演出,“处处无家处处家”,处于流动状态。演出的时间也很长,通常从上午10点到晚上12点,有的是从晚上8点演至次日凌晨,同时加演日戏。这些都与旧时潮汕农村演戏的规例大同小异,承袭了潮汕民间长期存在的演戏习俗。除了演戏习俗与国内一样以外, 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泰国潮剧演的都是中国传统剧目,表演形式和演出体制均是对中国潮剧的继承。因此,我们可以将17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20年代,潮剧在泰国200多年的流播看作是潮剧在泰国发展的滥觞阶段,是中国戏曲在泰国的早期流播。

  自此,潮剧、潮乐在海外的流播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多年间,流播的范围不断扩大,甚且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被融入当地社会,成为华侨华人和当地人民共同享有的精神文化财富,成为中国戏曲走向世界的一枝奇葩。

作者:陈韩星 发表日期:2023年07月3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