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无骨桃花鮰

  鮠鱼,在吴越百姓口中俗称鮰鱼。这货还有多个诨名,比如江团、肥沱、肥王鱼、灰江团鱼等。诸多名称的背后,是它在长江流域劈波斩浪的路径。

  其实从中国东部的辽河开始南下,流经淮河、长江直至闽江至珠江等水系,都能见到鮰鱼的身影,甚至在西欧的法国、英国东部、挪威西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等国家,也能见到野性未泯的鮰鱼。只是在长江中下游,进入汛期的鮰鱼长得体肥膘厚,肉质鲜美。流经地区的厨师烹治鮰鱼水平也最高。在中国饮食文化的界面,说起鮰鱼就特指长江鮰鱼,与其说这是一个物种,不如说就是一道名馔。

  清代黄琼在《桃花鮰歌》的序中说:黄浦多鮰鱼,其种有四:白背、青背、黑背、黄背。白者头小腹大,肌肉肥嫩,雅近河豚。

  黄浦江通向长江的最后一站,就是吴淞口。两股水的交汇之处,必有丰饶的水产,品质大多优良。刀鱼、鲥鱼、鮰鱼都是回溯性鱼类,春暖花开时节,抱卵的雌鱼万水千山地深入内河,希望找个风平浪静的地方产孵,鱼卵孵化成幼鱼后,再浩浩荡荡返回大海去经风雨、见世面,并寻找爱情,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自古以来,吴淞口就出产许多美味,鮰鱼也是一种。

  据高桥老人回忆,清浦港中段过去名叫花午湾,盛产鱼虾,百姓由此叫它虾鱼湾,“两岸人家半系渔户”。旧时食俗,初夏时节吃“鲥、枪、鮰、蛱”,指的就是鲥鱼、刀鱼、鮰鱼和中华鲟。

  无鳞而皮色灰白的鮰鱼,也被高桥人呼作“海老鼠”。“海老鼠”颜值不高,个别者还有挥之不去的腥味,须斩件过油,加黄酒、酱油、糖等大火去腥,加盖后转中小火焖透,取出葱姜,翻身起锅,锅中留有卤汁,再收至稠浓后淋适量麻油,浇在鱼身上,红红亮亮地飨客。肥而不腻,肉质滑嫩,膏脂丰富,鲜香扑鼻。即使在三伏天,一盆刚出锅的鮰鱼放在庭院中,半小时后也会凝如膏脂。

  长江鮰鱼也有粉红色的——大宋第一吃货苏东坡在《戏作鮰鱼一绝》认为,长江鮰鱼肥硕如黄鱼,但没有那么多的刺,鲜美如河豚,但不会毒死人。“粉红石首仍无骨”的写实描写相当精准,后人还特意注了一笔:“以其白中带红,呼为桃花鮰”。

  数年前任辉兄送我一条粉红色的鮰鱼,我以红烧古法烹之,头抽、生抽、绍酒、冰糖、蒜子、姜片、葱结……大火转小火,小火转大火,整整一个小时的付出,换来一等一的滋味,鲜香腴美,柔若无骨。所谓“味如河豚”的说法,等于羞辱鮰鱼。也始知黄琼在《桃花鮰歌》所说不虚:皤腹膨亨带红润,仿佛桃花着雨时。身无斑点细且腻,肉无腥气鲜而肥。尾闾之处尤绝妙,凝脂香韵透冰肌。

  红烧鮰鱼是本帮菜中的经典名菜,列入《中国食经》、《中国名菜大典》等典籍,尤以吴淞饭店和高桥长兴馆出品最佳。城隍庙的上海老饭店也有供应,在红烧之外还有白汤,我品尝过。用些时间去炖,汤汁呈乳白色,极浓极鲜,食后粘得嘴巴都张不开了。

  鮰鱼肚无论鲜品还是干货,也有作为主角的登场机会,它的厚实、软糯、丝滑、韧劲以及在被嚼咬的适宜性,不输黄鱼肚。在母鸡、火腿、瑶柱等加持下,鮰鱼肚在华筵上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前不久去苏州吴江宾馆品尝鮰鱼宴,除了经典的红烧鮰鱼,他家还有推陈出新的小煎鮰鱼粒、荷香粉蒸鮰鱼、鮰鱼狮子头、香酥鮰鱼等,最出彩的我认为就是鮰鱼佛跳墙。选取新鲜鮰肚、鲃肝、海参、蟹蚶、鲜鲍、鸽蛋、青鱼尾鳍以及河豚勒为食材,又用老母鸡原汤、红烧五花肉汁、二十年花雕酒等,制成黄焖鮰鱼汁,以文火焖足时间,位上制式,点灯上桌。成菜色泽微黄,不腥不膻,香气飘逸。最能体现厨艺的是青鱼尾鳍,煮至半熟拆去软骨再入锅煨制,于绵糯中带着软劲和弹性,搛起来对着灯光一照,线条交错,有深有浅,又仿佛一幅现代画,却在意象中指向江南的繁盛。

作者:沈嘉禄 发表日期:2023年07月30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