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冠山书院成为文化新地标

当书院变身主题公园

冠山书院位于市澄海区澄华街道冠山社区神山北麓,是广东省现存四座明代及明代以前的书院之一,有“澄邑第一书院”之美誉,是明代澄海第三任知县蔡楠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用自己的俸䘵捐建的。书院建成之后,在澄海兴起了崇文尚教之风,经历代接力维护,至今保存了很多具有人文价值的历史胜迹。该书院是澄海较早、较有影响的书院,是澄海人文精神的象征,对研究澄海教育史及书院建筑有较大价值,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澄海区委区政府将书院扩建为冠山书院主题公园,赓续传统,成为新时代讲学、读书的人文胜地。

书院门楼上满是精彩的书法作品。

一座书院,一个文化符号

盛夏的冠山社区荷花盛放,阵阵荷香环绕着古朴的冠山书院。走近书院,只见石门联写着“礼门辟冠山亦步亦趋追鹿洞,道岸登澄水为高为美溯杏坛”,门楼上满是精彩的书法作品,书香伴着荷香扑面而来。

冠山书院前荷花盛放景色优美。

冠山书院是一座单层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书院共三进,中轴线为头门、天井、中厅、后堂;中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抬梁式构架,厅中祀有理学家朱熹塑像;天井及中厅两侧有通廊及庑舍可通往后堂,中厅和后堂的木质扇门上留存了大量的诗词书法作品。该书院较好地保留了明清古建筑风格,书院的碑记资料、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题匾、镌刻,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书院的“三山门”“二石鼓”、山门横匾“冠山书院”及石门联均为清代石刻,饱含历史底蕴,对研究潮汕古建筑形制、用料,研究澄海文化及书法、篆刻艺术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木质扇门上留存了大量的诗词书法作品。

据史料记载,澄海置县之初县城未建,明隆庆年间澄海知县蔡楠以冠山神山为休息议事之所,并捐出俸禄在神山北麓建冠山书院,一有时间他就亲身到书院讲学,教授本县学子,开启了澄海兴学重教之先河。从此,崇文尚教在澄海蔚然成风,后来的多任县令接力仿效,纷纷捐俸助学。书院祀朱熹、蔡楠及冠山先贤,并作讲学之所,为澄海乃至潮汕的文化教育作出重大贡献。冠山书院一直办到1904年改为小学堂,1959年至1984年一直作为校舍、教师宿舍、学校食堂使用。

冠山书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弘扬澄海古文化历史的风景名胜古迹,是澄海多任县令、先贤在澄海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见证,更是澄海人好学求知的“活化石”。

神山十景,守护一方文脉

知县蔡楠为什么会选址神山建冠山书院并在这里讲学,皆因神山自古就藏翠蕴秀、人杰地灵。潮州八贤之一的卢侗,在熙宁九年(1076年)以太子中舍身份致仕返乡,见冠山山明水秀、环境清幽,就在这里结庐读书。这里一直以来流传着许多奇幻色彩的传说,更有着丰富的文人诗词、摩崖石刻等文化遗迹,“冠山环翠”被列入澄海古八景之一,《澄海县志》及《神山志》中也有关于“神山十景”的记载。神山摩崖石刻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神山十景之“玉洞含烟”上的“攻玉”摩崖石刻。

在神山东麓的魁星楼东侧,有一高约三丈多的巨石,上面就有冠山先贤李日烜所书的“观日峰”摩崖石刻。这里可以观日出,远眺海上帆景,是神山十景之一的“海轮朝昇”。神山天后圣母宫前,巨石相连成天然洞府,洞的上面有一大脚迹叫仙脚迹,旁边有多株古树,枝叶茂密,环境清幽,洞壁外刻有“冠阳福地”四个大字,是明代名书法家李日烜手笔。是神山十景之“仙岩凝霭”。在“环翠”寨门一侧的巨石边缘,有一石栏环围的古井,泉水清冽,井的背面巨石上刻有“仙岩第一泉”的大楷书,是十大胜景之“寒泉时涌”。书院右侧有一摩崖石刻“攻玉”,旁边还刻有“攻玉铭”:“有物于此,璧则完而,取之砻之。质则珍而,三人同行,吾则师而,不善改诸,德则新而。”相传这里叫“攻玉洞”,石刻为蔡楠所刻,是十大胜景之“玉洞含烟”。

神山十景之“仙岩凝霭”上“冠阳福地”摩崖石刻。

神山十景大多是自然风光与人文相结合,冠山书院埕前连接着一圆形的池塘,可以映出书院全貌,称为“院堂一鉴”;冠山书院西侧,林木茂盛成园,有一巨石独立高耸,镌有“呼龙坞”三个大字,称“龙坞疏篁”;山麓西面,峭壁直伸至山腰,形成险峻的悬崖,称“西麓悬崖”;悬崖左侧巨石丛生,中间一片四五丈的巨石镌刻成一尊站在莲花朵上的观音菩萨,相传古时每天正午时刻,石上佛像的影子就会倒映在面前的仙溪水面上,蔚为奇观,被称为“禅楼倒影”;神山东麓还有一处被誉为“桂阁三台”的胜景,阁的原名叫桂香阁,也是文昌阁的旧址,是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知县叶日蕃倡建,祀文昌帝君;神山西面,古时便有一座石桥,叫仙江古桥,是神山十景之“虹桥流水”。

如今,整个冠山书院主题公园修葺一新,文化与自然风光相交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前来追寻胜迹,延续历史文脉。

作者:汕头融媒记者 许玉璇 发表日期:2023年07月17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