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艺苑

联墨双修 气韵通融

——记楹联名家黄逸波
  城中楼宇春光暖;南郡山河气象新
  海上莲峰迎晓月;门前渔港起鳞波

  ■ 本报记者 陈珊娜 文/摄

  黄逸波10岁习书法,反复临习孙过庭《书谱》、米芾《蜀素帖》和赵孟頫的《圣教序》,擅行、草两书体,高中时期开始对楹联文化产生兴趣,一头扎入联海,学习、创作,乐此不疲,渐获联坛认可,在联墨双修中,气韵通融,相得益彰,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

  笔下风生,浓墨写“性情”

  黄逸波书斋名为“逸墨轩”,号“南海墨人”。他以古为师,效法古帖,多年来临池不怠,笔耕不辍,打下了扎实的笔墨功底。著名艺术家、岭南文化使者邹继海认为黄逸波笔下生风,沉稳自信,既峻拔刚断,又意和气平,气脉贯通,有灵动自然之逸气。“逸波喜用浓墨,故其字迹清晰饱满,神凝韵厚,沉酣丰腴,彰显出力度和精神;逸波书法作品清新脱俗,别具风格:其行书静中寓动,草书动中见静,将字体的形质和作者的性情有机融汇,用手中之笔墨表达心中之‘性情’,增添了书法的活力和个性……正如其联语所说‘取法追宗堪入道;寻根问古妙通灵’。”邹继海在为《黄逸波联墨缘》一书作序时如此描述。

  从黄逸波的书法作品中不难发现,他既有对经典的传承,又有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已入“学时有他,化时有我”的境界,其结字疏朗,用笔灵动,自然流畅,线条优美,俊秀飘逸,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厚积薄发,诗意肆飞扬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书法大家都是书文俱佳,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到孙过庭的《书谱》、怀素的《自叙帖》,再到苏东坡的《寒食帖》、米芾的《蜀素帖》……书法大家皆是具有良好文学修养的典范。在采访中,黄逸波指出,目前在书法领域存在书文脱节的现象,在书法作品大赛中,不少书法家只会“抄书”,不善也不会创作。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书法艺术,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因此黄逸波在长期的书法艺术修炼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钻研古诗词,读书养气,文以载道,不断提升自己的书艺创作水平,坚持内容上的独创性。他撰写的楹联,优美生动,比如《咏竹》:“此君敢于松梅比,屹立丘山,直冲霄汉/高节岂无翰墨渲,神来郑燮,醉了东坡。”《荷花》:“珠盘细泻,翠盖闲倾,清香脉脉轻匀露/出浴佳人,临风仙子,玉质亭亭不染尘。”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读之使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还有富有哲理的,如“从容道法杯中悟;苦乐人生壶里烹”的处事感悟联;“书藏万卷滋诗眼;画赏千帧养性情”的治学态度联;“有品世间称劲节;无尘千古抱虚怀”的修身立志联;“韧圆饱满折钗股;涩重平留锥画沙”的艺术体会联……楹联语言通俗,对仗工整,寓意深远,字里句中,无不体现其人生追求,做人原则,治学态度和气节襟怀。

  黄逸波的作品在全国、省级赛事中入展和获奖共30余次,楹联作品和书法作品被多国驻华大使馆收藏。他现为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为更好地推广楹联文化,黄逸波于2020年在汕头成立汕头市楹联学会,任会长。发起“汕头杯”全国春联大赛,推动楹联文化进校园、进社区,上图是他为潮阳区九镇四街道创作嵌名联,其中的《海门镇》:“海上莲峰迎晓月;门前渔港起鳞波。”还有《城南街道》:“城中楼宇春光暖;南郡山河气象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马誉炜有“将军作家”美称,他是黄逸波的“忘年交”,他点赞道:“黄逸波在个人习书追求艺术的同时,还长期致力于当地楹联、诗词、书法艺术的普及传播。他经常参与组织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举办各类艺术研习班,引领和激发当地青年学生和社会上的艺术爱好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已经和正在培养出一批批文化骨干,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发挥了很好的酵母作用。”

发表日期:2023年07月1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