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柳岗村文化底蕴深厚,村中学校及部分桥梁、道路、民生工程为乡贤捐建

兴学筑桥梦不辍 古村八景焕新颜

柳岗村古老的胜迹与自然风光相交融美如画。

潮阳区金灶镇柳岗村地处榕江南岸,因是在平原中凸起的一个小山岗上,依山造屋、绿柳成荫而得名。柳岗村始创于宋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距今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素称“颍川旧家、棉令世家”,是古潮阳望族之一。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柳岗村有耕地2000多亩,历来以农业为主。现有村民逾万人,旅外侨胞及港澳同胞2000多人。旅港同胞陈琳等乡贤心系桑梓,支持家乡建设,村中的学校及部分桥梁、道路、民生工程为乡贤捐建。柳岗自古就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村落,“柳岗八景”远近闻名,如今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得到保护活化,焕发新的风采。

环溪建设了石篱围栏。

侨村寻踪

串珠成链古八景 人文胜地喜传承

踏入柳岗村,只见绿树成荫,溪流环绕,沿着溪边游走,转角就能发现一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旅游景区中。

据村干部陈奇尧介绍,柳岗所处的山岗叫牛山,环溪绕村而过,使村子四面环水,形同一头侧卧的“壮牛”。村里随处可见凸起的天然石头,形态生动,被赋予了各种形象的名字,如牛肝石、牛眼石、石柑、石圣杯等,构成了奇特的天然“石刻”。古老的胜迹与自然风光相交融,形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自然人文景观。陈奇尧说,柳岗自古就有“仙桥春涨、古庙松荫、宝井茗茶、碧石云峰、登冈步月、庐峰晓莺、香远古寺、镜池夕照”等八景,美丽的风光吸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很多名言佳句,八景中每一景都有诗句形容,如“江山胜景起何处,王氏祠堂圣旨亭。博济桥头榕水碧,古井映月伴七星。”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村里加大了对传统民居、河流、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广种香樟、垂柳等树苗扩充绿化,自然生态环境及卫生环境都大有改善。蜿蜒曲折的柳岗环溪洁净清澈,沿溪建设了石篱围栏,增添了石雕造景,建成了湿地公园、文化公园,同时整合村内卢根革命活动旧址、特色民居群、双忠古庙、王氏祠堂圣旨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分散于村中各个角落的胜景连接起来,串珠成链,形成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胜地。随着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村里设有文化室、老人活动中心、文体休闲广场等,每年定期开展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

柳岗村四面环水,水清如镜。

古老石桥铺新路 乡贤建校育新苗

过去的柳岗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道土路狭小崎岖。如今的柳岗村,村道连接潮揭公路,村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泥路配套绿化和路灯照明,汽车可以直达村里的各个自然村。

柳岗八景之一的“仙桥春涨”,指的就是村里的博济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历代乡贤常出资维护,桥头仍保留了民国时期修桥的芳名录。古桥原是一座石桥,新中国成立后改建成水泥桥,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桥,2020年,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资金100万元及村乡贤捐资,再次重修博济桥,如今古桥焕新貌,成为村里重要交通要道。

博济桥焕新貌,成为村里重要交通要道。

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旅外乡贤的倾力支持。其中,旅港乡贤陈琳在1998年至2000年就先后捐资建设了2座桥梁,并修建了2000米村道。除了修桥筑路,他还于1987年捐资建设油园高压变电站和一座小型自来水厂;1992年捐资兴建了陈琳中学,并配套相关设备,可容纳1000名学生就读,解决了柳岗村及周边7个乡村学生入学难的问题;1996年又捐资兴建柳岗小学,同样配备教学设施、体育设备,为柳岗周边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侨村的变化还体现在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2009年接通自来水到各家各户,村设有卫生站及聘请专业医护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村里配套有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小孩上学非常方便。

留住“九祠十八宫” 古建遗芳寄乡愁

近千年的文化积淀使柳岗村保留了众多古祠堂和寺庙,现村里有“九祠十八宫”,古祠有南宋名臣王大宝奉旨建造的王氏祠堂及陈氏始祖祠“陈氏家庙”等。古寺庙有与古村同时而建的双忠古庙,古刹“香远古寺”等。这些文化古迹,在历代乡贤的共同维护下,保留了珍贵的历史印记,成为一代代柳岗村民根的记忆,也是旅外乡亲永远的乡愁。

柳岗村有陈汤征墓和陈文晦墓两座古墓,均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这座古村落的悠久历史,其中的陈汤征是柳岗村始祖(1070—1133年),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己丑科进士,官太学博士,后因对抗佞臣权贵而被贬至广东潮阳县。据《潮州府志》及《潮阳县志》记载,陈汤征为官清廉,深受百姓赞誉。柳岗二世祖陈文晦(1095—1175年)博览古今,文武双全,却隐居不仕,后被诰封承义郎,赠封朝奉大夫。

王氏祠堂大门是一座双叠楼亭台式石结构的“圣旨亭”。

柳岗王氏祠堂,始建于宋建炎三年(1129),是“潮州前八贤”“岭南六君子”之一的礼部尚书王大宝请旨所建,保留着宋代建筑风格,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王氏祠堂最有特色的就是大门,是一座双叠楼亭台式石结构的“圣旨亭”,楼亭正中挂着圣旨牌,路过的宋朝官员,文官得下轿,武将需下马,叩拜而过。祠堂于明代嘉靖年间及清代雍正年间两次重修,融汇了宋、明、清的建筑风格。现保存有明代记事石碑和清代“文魁”匾额,对研究潮汕古建筑和潮汕历史名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家庙是陈汤征之祠,始建于南宋,明、清扩建,民国时期两度重修,祠内保存有一块木匾,上书“追远”,为潮州后七贤之一、诗人许国佐所书。

始建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的双忠古庙,相传是陈汤征创乡时创建,庙宇四周遍植榕树,是柳岗八景之一的“古庙松荫”,本世纪初得乡贤合力捐资扩建,现古韵胜迹风采依然。

香远古寺也是柳岗八景之一,始建于北宋时期,规模宏大,共有佛堂祥房九十九间,后毁于兵火。清朝道光年间易地重建,历经沧桑,至新中国成立时已残破。现如今的香远古寺是2004年由乡贤筹资所修。

环境优美的村居。

红色侨村

革命先辈柳岗执教 播下抗日救国种子

柳岗村还是一个革命老区村,村里的陈氏小宗祠是卢根烈士革命活动旧址。陈奇尧介绍,陈氏小宗祠建于明代,历经40多年建成,是一座独具明代建筑风格、保存较完整的古祠堂,祠堂为瓦木结构,“三厅五进式”建筑格局,分前厅、中厅、拜亭和后厅。前厅三山门顶木牌匾上书“陈氏小宗祠”,为石木结构,梁架上有许多精致木雕。拜亭最大的特点是石阶浮坛格局,浮坛均为巨石垒砌,从明代保存至今坚固不摧。

陈氏小宗祠现已开辟成卢根烈士纪念馆和潮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国时期,这里曾作为柳岗中心小学校址。1942年9月,共产党员卢根根据党组织的安排,被派到柳岗乡中心小学任校长。他和几位地下党员一起,坚持民主办学,广泛接纳贫苦乡民的子女入学,并举办夜校组织“扫盲”,发动了二百多名不识字的青年男女参加了夜校学习;他还组织抗日童子军,组织老师教唱抗日歌曲,教学生学画抗日漫画、撰写抗日文章,组织师生演抗日戏剧,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在柳岗播下了抗日救国的红色种子。柳岗人民面对日寇入侵,斗志昂扬,踊跃参加抗日自卫队,先后击退日寇三次进攻,保卫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经过修旧如故的陈氏小宗祠,现已开辟成卢根烈士纪念馆和潮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以图文的形式展示了卢根烈士的革命活动轨迹,祠堂前厅一侧的房间,曾是卢根开展工作的“校长室”,里面展示了相关的影像资料及历史旧物。

侨村人家

旅港同胞陈琳:情系桑梓,捐资数千万建设家乡

说起旅港同胞陈琳,村里人无不交口称赞。陈琳于1937年出生于柳岗村,因家境贫寒,5岁时被送与他人抚养。他于1962年前往香港谋生,先后当过工人、店员及经营小本生意。经过几年拼搏,1969年后相继创办了香港丰侨国际有限公司、捷兴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盛兴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1983年还到泰国创办了捷兴五金塑料制品厂。

1987年他到内地投资发展,参与家乡经济建设。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镇兴办“罗田第一工业城”,主要生产经营玩具、家电、彩印等业务;后又与友人合资,在揭阳兴办广东泰丰侨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由旅港同胞陈琳捐资建设的柳岗小学(陈琳小学)。

陈琳对柳岗桑梓情深,每年都要抽空回故乡看看。他先后在柳岗捐资数千万元,为家乡建设了油园高压变电站和小型自来水厂。为兴学育才,他又先后在家乡捐建了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他还捐资参与家乡基础设施建设,修桥筑路,造福桑梓。此外,陈琳还在揭阳多地捐资,兴办社会福利事业。

2003年,陈琳被汕头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2013年被中共潮阳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潮阳公益慈善之星”之“四星级荣誉称号”。

古村奇观

古树奇石相映成趣 老“芒”结果乡味浓郁

柳岗村遍布参天大树,光是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30多棵,以榕树和芒果树为多,这些百年古木如今仍枝繁叶茂,生长良好,成为村民天然避暑的“遮荫伞”。有趣的是,这些古树往往与村中的奇石共生,形成独特景观。

380年老榕树下的牛肝石不时出现新纹路。

在陈氏小宗祠门外的伯公庙旁,有一棵树龄达380年的老榕树,树身粗壮,需几个人才能合围。树前地面上有几块黑色天然石头,被当地人称为“牛肝石”。陈奇尧介绍说,这些“牛肝石”历经几百年风雨越发光滑,神奇的是石身不时出现新的纹路,不断变化,犹如“活石”,令人称奇。

“宝井茗茶”前面200多年树龄的老榕树。

在古八景之一的“宝井茗茶”前面,也有一棵老榕树,已有200多年树龄,这棵老榕树生于一块巨石之上,根须深入石缝,盘根错节,交缠成一体,形如一幅壁画。陈奇尧说,原来榕树所盘生的巨石,比现在还要大,后来被开采掉了一半。

玉蕴山薇景点附近集中生长了好几棵上百年的芒果树。

玉蕴山薇景点附近,则集中生长了好几棵上百年的芒果树。芒果树前有一池塘,池塘中有一石块,被称牛眼石,据说不管池水涨得多高,牛眼石都不会被淹没。这些芒果树大多生长于石头上,经历数百年风雨,每年都能长出大量芒果来,村里老小、旅外乡亲,都吃过这些老树结下的芒果,那浓浓的芒果香,成为家乡独特的味道。

作者:汕头融媒记者 许玉璇 林少然 发表日期:2023年07月07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