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晚清名臣丁日昌后代在小公园建“丁公馆”,多位名人从这里走出

深巷老宅封存珍贵历史印记

  藏于小公园巷子里的丁公馆
  丁公馆是小公园仅存两处古祠堂之一
  收藏于丁公馆内的陶芳酒楼所用意大利餐盘
  丁公馆雕梁画栋,图为保存完好的木雕图案
  祠堂中挂着丁日昌、丁培纶、丁家俊等人物画像及旧照片

小公园开埠区一座座具有年代感的老建筑背后有着独特的故事,很多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已鲜为人知,渐渐封存在历史的尘埃中。位于小公园升平路升平一横4号的“丁公馆”,与热闹的小公园亭仅有一巷之隔,却寂静而乏人问津。这座老建筑是晚清名臣丁日昌后代所建造,从这座宅子里走出了丁培纶、丁家俊等多位对海内外社会有贡献的名人,是国民革命军爱国将领、汕头市第一届人大代表丁培纶的故居。丁培纶晚年在这里度过,老宅院中曾发生了很多与汕头旧政坛、商界相关的风云秘闻,丁培纶还利用其特殊身份将丁公馆作为红色边纵秘密联络点,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历经130多年为小公园仅存古祠堂之一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专家陈胜生告诉记者,丁公馆落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是小公园片区仅存的两座古祠堂之一(另一座为飘香小食店所在地徐厝祠),是不同姓氏的外来人员参与筑织“百载商埠”的一处代表性历史建筑,如今却知者寥寥。

丁公馆占地面积900平方米,由一座“四点金”祠堂及配套的洋楼和花园构成,雕梁画栋,中西合璧。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丁公馆被分配为职工宿舍,后部分落实归还丁氏后人。在其后人的修缮保护下,历经130多年仍保存较为完好。

陈胜生说,丁公馆刚建成时命名为“曾厝祠”,为什么以曾姓命名,与丁公馆建设初衷有关。原来,在1861年,刚调任江西万安知县兼摄庐陵县篆的丁日昌,与庐陵知府曾咏二人,因太平军攻占吉安致庐陵失守而被朝廷革职。曾咏是丁日昌至交好友,丁日昌为他在刚开埠的汕头谋了个差职,让曾咏举家迁至汕头。为改善好友居住条件,丁日昌还叮嘱在汕的侄孙辈们垫资为曾咏建宅,子孙遵嘱选址在小公园为曾咏建了宅第,宅第在丁日昌去世后才完工落成,命名“曾厝祠”。曾咏一家自此在曾厝祠安居,直至清王朝灭亡后,曾氏家族在上世纪20年代搬离曾厝祠,宅第归还丁氏后人,由潮梅矿业大亨、丁日昌的曾侄孙丁子久接收,改由丁氏后人入住。

政商云集之所实为边纵秘密联络点

据说,汕头沦陷期间,丁公馆曾被日系台湾人占住,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丁日昌的曾侄孙、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少将处长丁培纶,从广州解甲举家迁回汕头,入住这座老宅。丁培纶亲笔题写了“丁公馆”牌匾,挂在宅第的门额上。

陶芳酒楼是汕头埠旧时有名的酒楼,全称“陶芳合记酒楼”,也是汕头开埠历史的重要印记,它是由丁氏后人丁子久所创建,汕头沦陷期间,陶芳酒楼也为日寇所占,丁培纶回汕后收回并出任董事长。他还参与经营针织厂、运输公司等实业,经常和股东们在丁公馆运筹议事。陈胜生告诉记者,丁培纶的后人曾向他展示了收藏于丁公馆内的陶芳酒楼所用意大利餐盘。

丁培纶曾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余汉谋的秘书,1945年9月28日,余汉谋莅汕主持接受日军投降事宜,其间还曾往丁公馆和老部下丁培纶叙谊。丁公馆成了军阀、官场头面人物和商界、侨界名流聚会交往之所。

不过,政商云集只是丁公馆表面上的形象,实际上,丁公馆还是红色边纵秘密联络点,丁培纶的很多“乡亲”“老部下”都是红色边纵线人,他们以丁公馆为据点进行革命活动,直至汕头解放。

而丁培纶也多次利用其特殊身份、人脉营救边纵游击队员。早在1940年,共产党南方组织委派梁若尘(共产党员,著名报人)从香港到韶关营救博罗工作队,他和丁培纶是好友,通过丁培纶向余汉谋做工作,使21人获释并护送到香港。1947年,中共地下党员徐院池在汤坑的边纵游击队秘密联络点被捕,党组织多方营救未果,也是由丁培纶出面向国民党陆军中将喻英奇保释获救。

古宅走出多位对海内外有贡献的名人

丁培纶是抗日爱国将领。1938年春,他及兄弟丁培慈受余汉谋委派以广东绥靖公署和广东政府的名义前往东南亚各地宣传抗日,向华侨募捐,用以购买飞机、粮食支援国内抗战及拯救灾民,好友梁若尘也以特派记者的身份一同前往。历时四个月后回国,丁培纶写下了《慰问南洋侨胞记》一书记录这次经历,这一重要文献现收录于《民国华侨史料汇编》第九册中。梁若尘也用文字记述了这段华侨拥护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反对屈辱妥协的生动史实。1939年汕头沦陷后,丁培纶被中国红十字总会委任为丰顺分会名誉会长,救治了众多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游击队战士和民众。丁培纶是一位对抗日、革命有功的爱国将领,他于1950年被聘为汕头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同年,丁培纶还在汕头积极配合蚁美厚先生,为中泰友好、动员华侨回国投资建设做了大量的促进工作。1954年,丁培纶病逝于丁公馆,享年57岁。

泰国著名侨领、实业家、慈善家丁家骏是丁日昌玄侄孙,丁培纶侄儿。他少年时曾居住于曾厝祠,就读汕头礐光中学。生前任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为祖国及侨居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丁家骏弃商从军,在国民党军委会中美合作所任中校翻译联络官。后再次从商,1952年丁家骏定居泰国,创办多个油业连锁机构,成为泰国最大的油脂供应商。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受到一些敌对国家的包围封锁,丁家骏多次奔走港澳,设法购买石油冒险运抵内地以解国家燃油之急。1975年,他更是为中国大使馆在泰国的建立做了大量的促进工作。丁家骏时刻萦念祖国故土,积极传承潮汕历史文化,捐资助学,热心公益,多次率团回国观光,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丁公馆中挂有丁日昌、丁培纶、丁家骏等的画像,保留有梁若尘有关丁培纶参与革命事业的证明材料,以及汕头市军管会、汕头市人民政府聘请丁培纶为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的聘请书等文献资料。

陈胜生认为,丁公馆这座见证了汕头埠130年历史变迁的老建筑,承载了丁培纶在抗战,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做出积极贡献的史迹,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者:许玉璇/文 许玉璇 陈胜生 图 发表日期:2023年06月0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