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抒写故土情怀 留住乡音乡愁

林伦伦新书《乡愁入梦》《乡音萦耳》首发,与读者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分享会现场
  林伦伦为读者签名赠书

5月21日,文化学者林伦伦新书《乡愁入梦》《乡音萦耳》首发式暨分享会在汕头市鸿欣书城举行,林伦伦教授以“乡音、乡土与乡愁”为主题,现场与市民读者分享新书创作感受。

厚积薄发

两本书籍历时四年创作完成

“潮汕方言是潮汕人的生活语言,不管时隔多年都依然记得。我们这一代人从小用潮汕话生活、读书,与人交际,还有背古诗、读古文,用方言读报纸、写文章,但如今方言的书面语功能却在逐步丧失。”在分享会现场,林伦伦与市民分享潮汕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他认为,潮汕方言是一种文化载体,没有潮汕方言,就不会有潮剧、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语歌谣和潮语歌曲等。

林伦伦是汕头澄海区人,现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专家、广东省首席专家,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他告诉记者,潮汕方言和乡土文化是他成长的沃土,也是他教学和学术研究的立身之本。对于广大的平民百姓来说,通俗一些的文章也许更受家乡父老的欢迎。如何把近40年的研究成果普及化,让群众能读懂看懂,尤其是如何才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他近年深深思考的问题。

“《乡愁入梦》和《乡音萦耳》两本书跟以往的书不一样,我是先写公众号文章,然后择优结集出版。2017年重阳节,我开设‘林伦伦方言茶话’,至2021年底编辑成书,4年一共推出了约200篇文章。也可以说,这两本书写了4年多了。” 谈及新书的创作历程,林伦伦告诉记者,自1982年起,他就开始研究潮汕方言,在《乡音萦耳》一书中,就有很多内容是历时40余年研究成果的科普化文章。“没有研究成果的‘厚积’,就不会有现在的‘薄发’。对于乡土文化的怀念和思考,一人一事、一饮一啄,其实是我的家乡情怀的深情流露。如果不是年已‘奔七’的我对乡土文化的‘浸入式’感受和认识的‘深入’,就没有公众号文章的‘浅出’。”

笔下深情

让读者浸入式感受乡土文化

《乡愁入梦》是林伦伦对潮汕乡土文化的研究与描写,包括故乡入梦来、家乡的味道、母语之艺文、日久他乡亦故乡、原乡异乡两地情、我心依旧六部分内容。书中文章对具体的民俗事项或社会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研究,笔下充满了作者对家乡父老、对乡土的深情。让读者全面了解潮汕人民的文化性格和独特的民情风俗,进一步了解潮汕文化。

乡愁,对于作者意味着什么?“乡愁,让我们记住了回家的路,那条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林伦伦深情地说,乡愁就是对家乡的苦苦思念,因深深的思念而成愁。“乡愁,是童年牧鹅时记忆硬盘里刻录下来的油菜花盛开的小路;是牧鹅少年脱光身子在里面‘狗爬’的那条清亮亮的河溪;是小时候觉得很宽很宽、现在看起来很窄很窄的街巷门闾;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居住过的那座‘四点金’‘下山虎’的祖屋。”

记者翻阅《乡音萦耳》一书,其中内容包括声声化石、词词典雅、句句智慧三部分内容,以散文式的笔法书写了有关潮汕方言音、字、词、句考证的文章,无论是对潮汕话古音的分析论述,或是对词语引经据典的考释,都将潮汕方言的特色和趣味逐一呈现,展现了方言与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联系,体现潮汕方言与潮汕文化在历史变迁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呈现出潮汕文化的历史性和丰富性。

《乡音萦耳》中“乡音”就是母语方言。在林伦伦看来,潮汕人从小生于兹长于兹,是潮汕大地养育了潮汕子民,是家乡赋予了潮汕人母语方言,潮汕方言成为了潮汕人的有声标识,例如,潮汕人一开口,身份就暴露。可以用它来认亲、用它来加入族群,用它来构建文化认同,从而建立互相信任的各种关系,从而使乡音有了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普及推广

把潮汕文化更好传承下去

“林伦伦教授对潮汕文化研究有高度、有深度,为潮汕文化传播著书立说,《乡音萦耳》《乡愁入梦》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书中不乏有很多有韵味的乡土气息的潮汕方言,读起来非常亲切。”在现场聆听的汕头广播电视台《今日视线》栏目主持人许友文告诉记者,在林教授的分享会现场看到很多市民读者都听得非常认真,购书签名也非常踊跃,潮汕文化非常需要大家一起关注、了解、支持,“我相信大家人如果来关注、了解、支持,会有非常大的回报和获益,你唔相信,就来试下看。”许友文一展潮汕话优秀播音员本色,现场当起潮汕话的“代言人”。

“俗话说:‘有潮声的地方就有潮人。’我加一句:‘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汕话’。”林伦伦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将继续经营好“林伦伦方言茶话”,向社会普及方言与文化常识,做好潮汕方言和乡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工作。

本报记者 陈文惠 文/摄

发表日期:2023年05月2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