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视觉

用“绣花功夫”武装“城市大脑”

我市不断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创新精细化管理模式
  工作人员通过遍布街头巷尾的摄像头对城市管理开展云巡查。
  每一位信息采集员都是城市管理的“啄木鸟”。
  布设于街头的各种监测装置为城市管理装上了“千里眼”。
  10时许信息员巡查发现倒树。
  10时05分,信息员在事发现场引导过往车辆及时绕行。
  10时30分,城绿工作人员在现场清理倒伏的大树。
  11时许,城绿部门完成了倒树清理,道路恢复通行。
  安装“天眼”治理泥头车撒漏“顽疾”。
  详情请扫二维码

下水道堵塞、树木倒伏、井盖缺失……这样“鸡毛蒜皮”的“城市病”,天天都通过数字城管平台消于无形。近年来,我市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创新精细化管理模式,不断探索智慧城市治理新路径,积极构建我市“一网、一图、一库”数字架构体系,给“为民办实事”插上“科技翅膀”,用“绣花功夫”进一步武装“大脑”,打造“千里眼”“大长腿”,让城市管理变得更有效率、更有智慧、更有温度,成为群众贴心的“城市管家”。

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大厅,覆盖中心城区230平方公里的高清视频监控,一眼千里,将视屏巡查结果形成一件件工单信息;110名信息采集员也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如“火眼金睛”般及时发现、精准采集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同时核实“城管随手拍”市民和部门的报送案件,一并上传到数字城管平台,由坐席员下派处理,整改完成后回复照片至数字城管平台,线下线上有效融合,形成发现、处置、协调、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全流程闭环处置。

近年来,液位仪、无人机等各类“神器”,应用到城市管理范畴。目前,我市已在中心城区北岸易涝点设置了57个液位仪,这些看似“其貌不扬”的积水监测设备,蕴含着数字城管“大智慧”。它们实时监测强降雨时道路的积水情况,如超过警戒水位,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让平台管理人员充分掌握水位信息,采取对策应对城市内涝问题。今年初,市数字城管部门还在中泰立交桥、金泰立交桥沿途安装6个监控设备点位,用科技手段加强“泥头车”监管。

依托多种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与多个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逐年扩大管理覆盖范围,不断优化流程、精细管理,逐步迈向数字化、智慧化。

今年3月份开始,我市各环卫作业公司也纳入数字城管“大家庭”,实现数字城管平台产生的“环卫工单”自动流转到环卫公司处置,省去中间层层转达的环节,大力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城管还将各环卫保洁作业公司作业范围(网格+路段)、管理责任部门匹配到平台网格,组织信息采集员摸查各建筑工地情况,将污染源点位、责任单位、主管部门等信息,持续更新到污染源图层,建立日趋完善的“大数据”网络,助力市容市貌、城市秩序管理更加精细高效。

目前,汕头正积极谋划“智慧城市(一期)项目”,为我市“数字政府”建设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网统管”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版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林鹏 林彦恂

发表日期:2023年05月12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