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旅游

樟林古港、南澳Ⅰ号入选粤东考古游径

丈量“海丝”古道 揭秘千年瓷脉

  南澳古瓷 陈珊娜 摄
  樟林古港 陈瑞群 摄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郑坚 摄
  湘子桥 郑坚 摄

  近日广东省文旅厅公布4条广东考古游径,其中的“粤东考古游径”,或许可以成为市民和游客朋友们在潮汕地区游玩的“新攻略”。据悉,粤东考古游径以粤东地区的代表性遗产为主线,涵盖我市和潮州市共4个景点:潮州笔架山潮州窑遗址——潮州广济桥——汕头樟林古港——“南澳Ⅰ号”(南澳海防史博物馆),它串联起古代窑址、古桥、古港、古代沉船等考古资源,彰显粤东在中国海外交通史、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展现粤东精彩的人文历史魅力。

  历史上,潮汕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中外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作出了巨大贡献,红头船、樟林港、汕头埠、潮州陶瓷、“南澳Ⅰ号”等,都是潮汕“海丝”文化的主要代表。喜欢“考古+旅游”的朋友按图索骥,跟着打卡,一起感受粤东跨越千年的深厚历史,以及开放进取的潮人精神吧。

  

  重走“瓷路”观瑰丽“古瓷秀”

  翻开地图,可以发现从南澳岛到樟林古港,再到广济桥和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可经水路链接,不难想象,千年之前,船舶停靠韩江边,瓷器装船后,最便捷的运输就是沿水路而下,直达出海口,途经南澳岛驶往海外。粤东考古游径的公布,正是印证了这一想象,喜欢考古、研究瓷器的朋友,可以重走“瓷路”,在“南澳Ⅰ号”和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这两处景点,触及古瓷的命运浮沉。

  南澳Ⅰ号明代古沉船的发现填补了广东明代海上瓷路的空白,完善了中国明代海上贸易的体系,可谓是海上瓷路的“明珠”。该沉船遗址是中国首个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水下考古项目,也是广东省第一个水下文物保护区。南澳县于1992年2月16日建成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这是当时我国第一座县级海防史专题博物馆。在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中,四层便是面积900平方米的“直挂云帆济沧海——南澳Ⅰ号明代古沉船出水文物陈列”专题展厅。据悉,“南澳Ⅰ号”沉船出水各类文物约3万件,包括瓷器、陶器、金属器、石器、骨器、漆木器及各类有机遗存,出水铜钱近2万多枚,其中,瓷器数量最大。“南澳Ⅰ号”也成为我国发现的第一艘满载漳州窑“汕头器”的船只。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位于韩江东岸的笔架山西麓,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山,现划定保护范围面积约10万平方米。该遗址是潮州千年陶瓷史与海上贸易史的见证者。据传,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潮州瓷器就已远销罗马和埃及。北宋时期,鳞次栉比的龙窑在这里绵延数里,“百窑村”因此得名。潮州成为当时中国南方陶瓷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被誉为“宋广东陶瓷之都”,是广东宋代三大窑址之一,明代潮州瓷器又迎来一个生产和出口的鼎盛时期。2021年11月,笔架山潮州窑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为广东4处遗址之一。至今为止,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已发掘整理出逾10座斜坡式龙窑,产出的陶瓷数量以万计。2022年末,“Y10号”龙窑的发现使得完整的10号窑长达近百米,成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的龙窑,也是广东境内长度最长、规模最大的宋代龙窑。也因此,笔架山潮州窑遗址成为“2022年度广东省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可以想象的是,近千年前,海内外订单如雪花片片,潮州笔架山窑场盛极一时,韩江两岸“沿江十里,烟火相望”。大量瓷器经笔架山龙窑烧制成型,沿韩江出海贸易,南澳岛作为出海口必经之地,渔民常可见碧波之上帆叶成片。所产瓷器远销日本、东南亚、中西亚以至非洲和欧洲。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遗产点,在窑址历次考古发掘中出土、采集的多件文物和标本,比如鱼形壶、青白釉军持壶、“胡姬劝酒”壶、青白釉褐彩佛像、酱褐釉小狗等等,呈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带有东亚、东南亚、西亚等地的文化特色。

  循古港河道赏潮汕文化美

  位于我市澄海区东里镇的樟林古港,因樟树成林而得名,曾是粤东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号称粤东第一大港,是“通洋总汇之地”“河海交会之墟”。据悉,当时,澄海每年上缴的税银,占全省税收总额1/4有余。沿水路逆流而上,可到达韩江畔的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而潮州窑遗址又和潮州广济桥相临,步行不过600多米。广济桥,也称湘子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济桥是潮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全长518米,具有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是见证潮文化传承发展的“活化石”。广济桥横跨韩江,自南宋始修,由于桥中间近百米河道因水流湍急无法再筑桥墩,于是采取了“以舟代梁”的办法,专门修造了24艘船,用铁链拴紧连为浮梁,遇洪峰或往来贸易的商轮驶过,浮桥可开可闭,至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历时359年。

  循古港河道,在樟林和广济桥,可以感受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潮汕文化。樟林古港有潮汕民居的典范南盛里,古海丝船货贸易的代表新兴街栈房,著名文学家秦牧故居和爱国侨领蚁光炎、蚁美厚故居,潮汕建筑与苏式园林结合的代表西塘园……这些古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保存尚好,构成了环古港河的独具“潮”“侨”文化特色的樟林村历史文化街区。2016年,樟林古港——新兴街古驿道被选为广东省八大南粤古驿道之一,成为汕头“海丝申遗”申报点之一。2017年,樟林古港的保育活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焕生机活力,获得“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获得群众和海内外游客一致赞誉。2019年,樟林古港被确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几经修缮的广济桥近年来也以新面貌迎八方来客,白天,桥上专门开辟非遗展示区,设陶瓷、麦秆画、潮绣、木雕、手拉壶和综合等6个展室,常有非遗传承人在此展示非遗技艺,再现“桥市”独特文化;夜幕降临,广济桥新版灯光秀在音乐声中登场,流光溢彩让古桥新老并秀。广济门城楼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拍照。去年,潮州市广济门城楼活化利用项目入选“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作者:陈珊娜 发表日期:2023年05月04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