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澄海澄华小学用活区域资源将蜈蚣舞编入校本课程

以艺启智促能助力非遗传承

  学生正在练习蜈蚣舞

  “爬满蜈蚣的课堂”,乍一听会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但在汕头市澄海澄华小学的课堂内,吉祥物“蜈蚣”深受欢迎。

  4月7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踩着鼓点变化步伐,合力舞起一条小型蜈蚣,“蜈蚣”时而蜿蜒爬行、时而悬空翻肚、穿梭盘绕,学生们的蜈蚣舞表演赢得满堂喝彩。

  2022年1月,澄华小学被评为“汕头市创建文明校园先进单位”;同年2月,学校获评“广东省第三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称号。澄华小学所处的澄海区澄华街道西门社区是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蜈蚣舞的传承基地。据悉,学校现有学生1571人,其中有不少学生来自西门社区,学生们对蜈蚣舞有着特殊的情怀。

  蜈蚣舞集武术、音乐、舞蹈、美术、工艺于一体,在文明校园的创建过程中,澄华小学充分用活地方特色资源,并以此作为学生走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切入点之一,通过《蜈蚣舞的探寻之旅》这一校本课程,把蜈蚣舞的多重艺术形式融入多学科进行教学,利用每周的美术课、音乐课、艺术必修课、艺术选修课和社团活动课时间,让学生了解、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蜈蚣舞的相关知识;同时,将传承人、民间艺人请进校园为学生指导,还带领学生前往传承基地调查研究、参加训练;在每年的艺术节、体育节中,让学生进行舞蹈展演。“通过参与全员化、形式多样化、持续常规化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文化艺术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建立民族自豪感,初步具备宣传、传承蜈蚣舞的能力。”澄华小学德育处主任杜华英说。

  澄华小学还开展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加强专题自学,提高非物质文化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据介绍,学校聘请专家为教师开办专题讲座,派遣教师跟岗实习,提高蜈蚣舞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关教师总结提炼,撰写专题论文和活动研究报告,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经验和模式,形成固化的科研成果。现在,学校正逐步开发一套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校本课程,培养一批有研究能力的专业师资力量,蜈蚣舞的教学、活动、科研等工作在校园内有序开展,成果初显。

  澄华小学校长陈锐生告诉记者,学校把非物质文化传承和打造艺术教育特色作为学校艺术特色发展的突破口,确立“让学生成为艺术教育受益者”的教育理念和“以艺育德,以艺启智,以艺修身,以艺促美”的教育目标,将美育纳入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全过程。学校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校园文化墙等载体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体育节、各类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展示个性的平台;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新时代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在学校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据悉,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过程中,仅2022年,学校就有近120位同学受区级以上表彰,三名学生获广东省“红领巾奖章”四星章、一名学生获广东省优秀少先队员称号、两名学生荣获潮汕星河奖;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7人,学校被评为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作者:蔡妍虹 发表日期:2023年04月2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