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让村居沐浴在民主法治阳光之下

潮南区峡山街道大宅村用心用情打造法治文化,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宣传栏……走在位于潮南区峡山街道的大宅村内,不时可以看到“法治”的身影,而这些“法治”元素,配合村容村貌的建设,相得益彰。用心用情打造的法治文化,不仅让大宅村沐浴在民主法治阳光下,而且各项事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就在近日,大宅村还荣获由司法部、民政部评选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坚持党建引领,让村民自治“动”起来

  工作要开展,离不开组织架构的完善,也离不开民众的配合。记者了解到,大宅村坚持党建引领,专门组建民主法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依法治村办、治保会、调解会等为成员,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列入全村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还建立“村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中心户—联系户”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组建186人的村民网格志愿服务队,促进村民自治与网格化管理服务有效衔接,把党组织的根深深扎进群众之中。

  “早在多年前,我们村就开始推行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村务事项决策均需先过法律关,在法治轨道运行,让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也让村民真正‘动’起来参与村务,安顺和睦、文明舒适已经成了我们村最普通不过的代名词。”大宅村党总支书记郑坚宏告诉记者,他们村还将便民融入到法治示范村的建设中,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深化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应用,统一进驻高龄老人补(津)贴发放、《残疾人证》办理等群众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村民“足不出村”实现办证办事。同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集体议事流程,切实规范村务管理,引导村民有序参与村级事务,实现“重大决策群众参与、权力运作群众监督、工作好坏群众评说”。

  强化学法守法,让法治观念“立”起来

  把民主法治融入乡村治理各环节,不断激活乡村治理“法治细胞”,让法治观念“立”起来,这是大宅村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如今在大宅村内,随处可学的法律知识,潜移默化地浸润人心、催人奋进,村民自觉破旧俗、树新风,形成了人人支持发展、户户平安和谐、群众遵纪守法的新风尚。

  据了解,近年来,大宅村不断加强法治宣传阵地建设,按照省级标准建设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园内设置11大类近25件特色法治文化景观设施,并利用农家书屋打造法治图书室,开展针对性普法教育活动,让乡村法味日渐浓厚。此外,潮南区首个安置帮教基地与社区矫正基地,也在大宅村落成并使用。

  郑坚宏表示,该村近年来以帮教基地为拓展点,有效推动潮南区帮教工作创新发展,刑事人员安置和帮扶帮教率达到100%,无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被收监和再犯罪的情况发生,无存在村霸、黑恶势力、黄赌毒、邪教活动以及拐卖外籍妇女和非法收养儿童的情况,社会治安良好。

  发挥侨乡优势,让德治教化“活”起来

  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打造方式,是大宅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另一大特色。“大宅村作为著名的侨乡,有着丰富的‘侨’资源,如何发挥侨资侨智侨力作用让德治教化‘活’起来,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路子。”郑坚宏告诉记者,近年来,大宅村借助侨资侨力,先后兴资创办大宅华侨学校、香港新发中英文学校、福利院和幼儿园等,设立大宅村教育基金,筹资300多万元打造华侨文化主题公园,支持教育和公益事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大宅村以郑氏光德堂等精品文化祠堂为载体,深挖宗祠祖厝、风俗习惯、家规族规、掌故传说等“侨”资源,汇聚乡村优秀文化,大力弘扬潮汕人念祖爱乡、重信明义、团结包容等优秀精神品格,增强海内外华侨华人凝聚力。设置道德教育灯箱、印制悬挂道德建设标语、制定《村规民约》和“五好家庭”创建标准等,推行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此外,大宅村还积极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专门成立“大宅门”曲艺社,为群众演奏优秀潮乐节目,定期组织开展观音文化节、龙舟文化节等文体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利好政策、村中好人好事、在外华侨事迹,切实营造文明乡风。

作者:陈冬琪 发表日期:2023年04月20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