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韩江水

葛洲传承历史文脉,推进侨村建设——

“以侨为桥”激发“一池春水”

  葛洲侨文化馆
  葛洲侨胞张恭荣大力支持家乡建设发展
  葛洲村被国务院侨办授予全国“侨爱新村”称号
  葛洲村村口牌坊
  训庭别筑
  侨眷陈辅汉介绍海员俱乐部
  村中祠堂
  葛洲敬老院
  过番情景雕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多少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在濠江区葛洲社区,这种生活已成为村民的日常。游客来此旅行似在画中游,青山绿水之间,古乡道、石刻、遗迹等富有历史感的景点一处连一处,古村风韵令人流连忘返。

  葛洲是著名侨乡,位于濠江区达濠街道东北部、汕头内海湾“一湾两岸”南岸东侧,自南宋时建村,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近年来,葛洲以“侨”为桥,乡村建设蓬勃发展,先后被国务院侨办授予全国“侨爱新村”称号,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近日,记者走进葛洲,感受美丽侨村图景。

  【侨村寻踪】

  古老“乡关”见证悠久村史

  山水景观、古民居、乡村风情,走进濠江区葛洲社区,你会发现,路道洁净、环境优美,处处感受到美丽乡村的景象。当地积极投入资金,完善配套,一条连接古渡口、摩崖石刻、宗祠建筑等景点和历史遗迹的“最美侨村”路线正逐步成型,串联起葛洲先民过番创业、航行四海、反哺家乡的历史,留住乡愁。

  葛洲社区依山傍海,自南宋时建村,至今已700多年。据村史馆记载,原村址建于临海山麓, 彼时称“清江乡”。明朝因海盗侵扰,退迁至今址,因周围有沙洲,葛藤丛生,于是改名葛洲。

  早在汕头开埠之前,葛洲村民就已经开辟了海上贸易之路,在东南亚一带做生意,汕头开埠以后,更加旺盛。很多村民漂洋过海到异国谋生,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漫步葛洲,首先被天然的“乡门”所吸引。社区工作人员陈丽恒告诉记者,此处名为“侯来任”,是古时葛洲通往外界的一条通道,即乡关。旧时乡民希望朝廷派官员管辖治理,故名。年逾七旬的葛洲居民陈辅汉说,历史上,葛洲先祖曾遭外来侵扰,不断退守,发现这里的地势好,出入得经过“乡关”这个关口,比较有安全感,大家就慢慢安居下来。

  记者看到,乡关由巨石垒叠而成,两块巨石如两扇门耸立两端,中间为石板铺就的小路,早就被磨得油光发亮。石壁上有清代至民国期间的多处摩崖石刻,分刻两边石壁之上的巨幅“乡关”二字,以及高处“天南锁钥”石刻皆为清代举人张兆禧所书,“龙盘虎踞”“以奠宗潢安如此石,磷磷一卷蔚为金碧”等石刻,字体不一,雄浑古朴,仿佛向世人诉说着数百年的风雨沧桑。

  百年老宅再现古建筑风采

  在葛洲,至今仍保存着规模庞大的古民居建筑群,“驷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形态的民居比比皆是,当中多为清代建筑,历史最久的建于明代。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穿梭于古宅之中,一路古意浓浓,透过老宅的一砖一瓦,感受葛洲数百年的历史人文气息,仿若穿越历史,梦回明清。

  葛洲相传最早的居民为蓝、许、翁姓人家,此后,张姓移居来这里,并逐步发展为人口最多的大姓。“翁氏人家所居住的翁厝族居是村内最早出现的建筑之一。”行进间,陈丽恒娓娓道来,翁厝为“三座落”格局,建于清代,建筑上方牌匾处绿色“儒林第”字样清晰可见,昭示着当年厝主的身份。在三进建筑中,“后进”比“中进”高,“中进”比“前进”高,寓意“步步高升”。

  特色古厝还有振家声、六桂旧家,前者为张氏古屋,建于民国辛未年,是潮汕传统建筑“四点金”结构。六桂旧家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三进式”的“驷马拖车”格局,是当地翁氏先祖“过番”赚钱后回来修建的侨宅,中西合璧风格,里面的建筑有潮汕元素,也有西洋风格。

  行走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触摸着历史留下的痕迹,听着许多流传已久的故事,更觉得古村落充满了传奇的色彩。鸦洲宫、三山国王庙、仙师公古庙、崇德善堂、珍珠娘娘庙……村中祠堂、古庙共有十余座, 皆具潮汕建筑特色,精美生动的石雕、熠熠生辉的嵌瓷等建筑工艺无不彰显着具体而微的潮汕民间艺术,是葛洲深厚历史底蕴的标志。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相邻而建的张氏宗祠和陈氏宗祠,其门前旷埕称“祠堂前”,这里曾是旧时村中的墟市,每天琳琅满目的货品在此集散,逢年过节的游神赛会也集中于此,热闹非凡,谱写了淳朴和睦的乡风。

  “古民居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一砖一瓦凝结乡亲的感念和汗水。”陈辅汉说起乡里的老建筑一脸自豪,他说,潮汕传统民居素有“潮汕厝,皇宫起”的美誉,一座座依山而建的百年老宅,建筑物中的嵌瓷、木雕、壁画等装饰工艺精良、保存完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海员俱乐部变身侨文化馆

  在葛洲,有座明黄色的建筑物格外引人瞩目,外围墙和窗棂图案以船锚为标识,别具南洋风情,这是社区内新建成的侨文化馆,里面有实物展示、图文介绍等,全方位展示葛洲的古村概貌、民风民俗以及华侨文化。陈丽恒说:“葛洲曾是纯农的地区,经济主要是以耕种、捕捞以及侨汇为主,馆内的这些展品,是当年农家务农留下的一些器具,也是一种历史的见证。”

  侨文化馆的前身,是当地的海员俱乐部。上世纪30年代,外国船只频繁进出汕头港,葛洲是毗邻汕头港的渔村,一些渔民离开渔船,登上外国船只当海员,开启葛洲海员过番的历史。这些乡亲常年在轮船上工作,远航于世界各大港口之间,回乡省亲的时间很短。为了联系乡谊,给回乡海员提供休息、住宿便利,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地村委会筹建海员俱乐部。

  “大家挣钱都不容易,但是人心齐泰山移,筹建计划得到了香港同乡会和葛洲籍海员们的热烈响应,捐款达几十万元。”回忆起当时的建设过程,陈辅汉感慨良多,“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建成后成为我们村里的标志性建筑物。”

  陈辅汉是葛洲海员的后代,他的父亲和叔叔都在香港当了一辈子的船员,说起海员的过番史,他如数家珍。“这些东西就是过去侨乡的老百姓日用的古物,电器是海员从外洋寄来给家属用的,这个是望远镜,是船员在行船瞭望海况时用的;这些侨批是番客在外寄回来的”……陈辅汉告诉记者,高峰时期,他们村在香港当船员的大概有几百人。

  夜色降临,摇曳的灯光倒映在侨文化馆外墙上,平添了几分朦胧之美。灯影流转,年复一年,抹不去的乡愁,蔓延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这座融合了潮汕、南洋建筑艺术的老宅,见证了葛洲人远渡重洋到异国打拼的历史,成为了侨乡葛洲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数”说侨村】

  海内外两个“葛洲” 传承百年侨情

  坊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形容海外潮人遍布全球,与常住潮汕本土的潮人数量相当。在葛洲,也有“海内一个葛洲,海外一个葛洲”的说法。

  根据资料显示,葛洲常住人口八千多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上万人,其中旅居越南较多。在越南西贡浸石,邻里之间多是乡亲,很多人还讲一口流利的葛洲话,因此有“小葛洲”之称。

  潮汕有“过番先去安南”的说法。为求生计,潮人漂洋过海移居东南亚等地,相当一部分人就移居到越南。100多年前,乡彦张盛著先行抵达越南西贡,创设“和顺发”,火砻业、船务业、码头业、劳工行生意红火,也一直照顾乡亲。葛洲人奔走相告,一个跟着一个到安南投奔盛著爷,并在越南西贡汇聚成一个“小葛洲”。如今,越南的“小葛洲”已经变成闻名西贡的“潮人部落”,他们情系家乡、心怀故里。

  800米长石板路 彰显华侨爱乡情怀

  在村中有条石板路,曾是村落的主要通道,是华侨张祥耀倡议并出资铺建的,由山石、闲置石碑铺设而成,全长约800米。为了找寻石板路的记忆,记者特意到此转了转,乡民张伯告诉记者,葛洲人下南洋早,张祥耀是其中代表性人物之一。清光绪年间,葛洲人张祥耀在越南南部西贡创办张成顺商行,经营船舶运输。1927年,张祥耀回葛洲定居,修石板路。

  听村里人说,石路铺成之后,村民将自家收成的鱼、虾、牡蛎、青菜、地瓜摆在路上买卖,沿路的村民则开起了小食店、理发店、杂物店等,石板路于是慢慢形成了一个热闹的圩集,也成为村里的“商业中心”。

  如果你爱看电影,那么越往里走,就会越觉得眼熟。看着熟悉的场景,不由惊呼,咦?这不是《八两金》里,著名电影演员洪金宝、张艾嘉路过的地方。一打听,没错!电影《八两金》、斯琴高娃主演的《似水流年》等影片都在葛洲拍摄。

  800米长的石板路是葛洲变迁发展的见证,彰显华侨爱乡情怀,至今仍保留着以前的风貌。走在古建筑群包围的石板路,可以一览市井古意与时代人文,犹如翻阅葛洲的历史长卷。

  

  【侨村人家】

  侨胞不忘故土 赤诚报桑梓

  在葛洲,说起张氏兄弟张恭良、张恭荣,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据葛洲侨文化馆讲解员介绍,张恭良当年回到葛洲村,看到700多名学生分散在6处祠堂上课,且只能读半日制,便倡议并带头捐资兴办葛洲学校。后来,他们还为葛洲村建起幼儿园、敬老院、康复中心、便民诊所、潮光广场等。

  在海外乡亲的大力支持下,葛洲教育文化设施不断完善配套,慈善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陈辅汉告诉记者,张恭荣、张恭良捐资成立葛洲的慈善会,从40年前成立到现在,每月都向孤寡老人发放120元和一桶油,如今张恭荣先生虽然去世了,几个儿子还是继承他的善举,继续做这项慈善事业。

  

  【侨胞心语】

  “做梦都想着回家乡”

  今年春节,回葛洲寻根探访的侨胞络绎不绝,来打卡古村落和侨文化馆的游客更是数不胜数。

  “许多侨胞携家带口,踏上回乡之路”,陈辅汉用手机翻看他与一些旅外侨胞的聊天记录,一边回忆,一边侃侃而谈。旅美侨胞陈金波是葛洲人,由于疫情原因几年没有回乡。今年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了,陈金波因订不到机票而没办法回乡过年,他给好朋友陈辅汉发来微信说“做梦都想着回家乡”。对此,陈辅汉感慨,华侨华人一直有“叶落归根”的传统思想,故乡的一切,都早已烙印在每个游子的记忆深处。

  “如今,家家有新厝,许多人家楼房内都配有星级卫生间”,陈辅汉说,几年前他的小侄女回乡,因为家乡卫生条件差,上厕所要在房间里使用便桶,吓得好些年不敢回乡。说起家乡的变化,陈辅汉感受最深的是,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卫生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近年来,葛洲吹响乡村振兴号角,全力打造“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生态宜居”的“最美侨村”和引侨、聚侨、汇侨的“侨胞之家”,先后被国务院侨办授予全国“侨爱新村”称号,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作者:陈文兰 陈珊娜 通讯员 陈瑞群 发表日期:2023年04月04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感 念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