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韩江水

那些美食中蕴含的深情

  ■ 曾佩娴

  我的童年时代,物质比较贫乏。吃得饱穿得暖,是当时人们生活的主要追求,因而小时候吃过的稍微美味一点的东西,都让我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记忆中最好吃的一道菜,是父亲做的鱼丸子。

  这道菜,我们平时是吃不到的,只有在外婆一年一度的生日寿宴上才能品尝到。祖父祖母在父亲结婚之前俱已过世,外婆对父亲很好,父亲亦以母亲待之。每逢外婆做寿,父亲总不厌其烦地精心制作他拿手的这道菜。

  做鱼肉丸子非常耗料耗时耗功夫,须是大条鲜鱼,去皮剔刺,用轻快薄刀把鱼身上的肉一层层仔细取下来,再反复捶打成泥。这道工序对制作者的要求是两面的,取肉须刀法轻巧,捶成泥则要下大力气,父亲掌握得很好。每年的这个时候,我能够看到一个跟平常不太一样的父亲,时而灵巧,时而刚猛。

  将捶好的鱼泥置于桶形容器中,撒上配料,接下来,就要反复用木棍抡圈搅拌,直至产生粘连感,这又是对耐心和力气的考验!这个时候小孩子们往往要跑开玩一趟,再回来继续观看。

  返回时只见父亲团握鱼泥于手掌,拇指和食指弯曲搭成圆形,适度用力,挤出一颗颗丸子,很均匀。那边舅妈已经用鱼骨熬好高汤,父亲将鱼丸投入汤中滚煮,约莫一盏茶时间,丸子一颗颗浮上来,圆圆地在汤面上挂了一层,撒上水灵的芹菜珠,舀上来,鱼丸鲜嫩弹韧,汤水清纯甜美。

  生日宴菜式丰富,频进膏肥之后尝尝父亲做的丸子,无异于炎炎夏日之下得遇浓荫,嘈杂喧哗之极忽处静室。活蹦乱跳的鲜鱼的精华与生气,被清淡朴素地敛在一个丸子里,咬开的刹那,犹如目睹清水里徐徐绽开一朵白莲花。

  父亲其实不擅长厨艺,旧时光里的男人似乎都不用做家务,若有一二拿手绝活,堪足惊艳,父亲的鱼肉丸子,就是这样被人津津乐道。父亲是实诚的人,他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对外婆好,从不见他说什么好听话,只在老人家生日那天,做他唯一会做的美食。

  如今吃鱼丸、肉丸,都是到市场买现成的,偶尔兴起想自己做做,所有的程序都历历在目,可是当年父亲撒了什么配料?鱼泥要捶到什么状态才可以停下来?搅拌时用不用放什么促使肉泥粘连蓬松的东西?当我苦恼于这些问题的时候,父亲已经离开,不在我们的世界了。

  外婆的生日宴是开在家里的,过去大家都这么做,逢遇长辈生辰、家族祭祀,人们总会在家里设宴请客,平常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全都花在这些日子里。小时候极喜欢“赴宴”,小孩子爱热闹,更何况,在这些家宴上,非但能饱尝平时吃不到的美食,更可享受美好人情。

  我最喜欢去的是小姨家。小姨丈做得一手好菜,光想想就足以让人流口水。小姨全家,上至她的公爹,下到最小的女儿,都很好客。小姨的几个孩子,年龄与我差不多,对我极亲热。我一到他们家,就被安排在孩子专桌最好的位置上,大表姐为我挟菜,小表妹替我舀汤,爷爷走过来笑眯眯地嘱我多吃点,小姨父还特地吩咐大表姐给我添个凤梨酸甜虾,我喜滋滋地吃个不停。多年以后忆起,感怀不已,因为他们家好客的传统,因为母亲与小姨的姐妹情深,我一个小小的孩子,受到如此热情礼遇。经年以后,已忘记吃的是什么,唯心里仍是甜丝丝的味道。

  这种甜丝丝的味道也延续到我与朋友的情谊中。

  记得大学毕业即将离开学校的那几天,忙忙碌碌。一个中午,我的高中好友带着一个水嫩的大萝卜、一袋子排骨,来到我的宿舍,有点意外,她跟我不同系,平时都约在外面吃吃喝喝,鲜有这样带着食材来找我的,我也没想那么多,两个人煮饭熬汤忙开了,美美吃上一顿。

  我的这位好友性格跟我不太一样,她是属于人淡如菊的那一种,本来应该不食人间烟火,可又很奇怪的竟是个吃货,高中的紧张岁月里,她常常在周末的清晨,带我去学校的周边吃早餐。

  学校所在的城市是个有着古老文化,并充满老百姓琐屑生活风情的地方。我们在江边吸溜放了南姜漂着红辣酱的牛肉粿条;跑到人家的大门楼里吃清粥,好友说这家人原是大户,后代没落,每日里卖粥谋生,有做得极讲究的豆腐和酱菜,佐粥甚佳。

  好友是本地人,对城里的美食了如指掌,我们周末最大的享受是吃肠粉,一位中年阿姨在马路的“五脚砌”放了辆三轮车,摆一张桌子四只椅子,我们两个小女生微带点羞答向墙而坐,阿姨鼓着风箱“呼啦”起来,一番操作之后,含笑递上两盘肠粉,洁白的肠粉条上淋着胡桃红的酱油,隐约可见里面绿绿的香菜、淡红的虾肉、肥瘦相间的猪肉糙,肠粉皮又薄又韧,蒸得恰到火候,酱油调配也很见功夫,咸中带鲜,刚好平衡了粉皮的白淡,我们用筷子划拉下一截,把裹着肉、菜、海鲜,沾着细细菜脯粒的肠粉送进嘴里。噢,数学读不好算什么,语文考第一又是啥,亲爱的美食,真是无涯学海中最安抚人心的方舟。

  我的反射弧比较长,多年以后,我才省悟,原来她到我宿舍煮了一锅排骨白萝卜,是要跟我告别的。

  我很幸运,总是结交到会做饭的姐姐,并且从她们的美食里得到满足。

  那年大学毕业,离开温暖的家庭,一个人到异乡闯荡,每天吃快餐,泡方便面,将就得很,十分怀念家里母亲的热香饭菜。

  幸亏同在一座城市的还有一些同学朋友,忍不住馋劲的时候就去她们那里蹭一蹭。有两位要好的同学,都是家中长姐,从小就是母亲的好帮手,特别善作“少米之炊”。刚参加工作,大家工资都不高。买来普通食材,她们也能整治出美味佳肴。小鱼小虾经她们巧手一炸,金色灿然,入口酥脆;一尾草鱼,鱼头熬白菜,鱼尾煎黄,鱼身清蒸,用一个1000瓦的电炉就能搞定。想起那些蹭吃蹭喝还不用洗碗的日子,真爱她们。

  我从小喜欢怀旧,幼时爱听古人古事,年长一些则爱怀念过往。常见一些言论说人不宜怀旧,怀旧让人变老,我的体会恰恰相反。旧时往事,由于隔着时间的毛玻璃,无形之中有种朦胧美感,而且记忆其实是个有智慧的筛子,它会自觉地漏去不愉快的种种琐碎,只留下沙粒状黄金,当你絮絮地在掌中数着,闪闪发光的往事,会擦亮你的眼睛,熨悦你的心灵。时不时跳进往日的河流沐浴,让人越发清新,更由于经常拜访年少的自己,熟习了与她对话,恍惚间,你离往日的自己并不遥远,即使时光一点点地雕琢了容颜,至少还有颗常青的心。

  我常常在怀旧中念起记忆深处珍藏的这些美食,透过时光的筛眼,感受着这些美食细微处蕴藏的情意。人世间的情,亲情、爱情、友情,叫人眷念,然而随着时日消长,世事磋磨,人情日渐珍稀。难道情的泉眼会随着年纪增长枯竭?还是人事轮转得太一往无前,使得情因为过于浓腻,已经阻碍到巨轮的运转?我不管,我沉浸在我的记忆里,细细品咂那些流光游烟下脉脉泛动的深情。

编辑:李津 发表日期:2023年04月0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鸟 鸣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