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以“侨”为桥,为推动侨乡发展贡献力量

三年来我市法院审结跨境民商事案超800件,涉侨及涉港澳台案超500件

汕头因侨而立,因侨而兴,作为百载商埠,“侨”一直是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所离不开的话题。记者从汕头中院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两级人民法院以“侨”为桥,围绕“聚侨、惠侨、引侨、联侨”,提供优质涉侨司法服务,为推动侨乡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贡献司法力量。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共审结跨境民商事案件819件、涉侨及涉港澳台案件528件,并调处涉侨纠纷案件120余件。

找准司法服务着力点 依法保护侨批文物

侨批文物是我市侨文化发展的一种历史见证,也是我市宝贵的历史财产。在2022年3月,为保护潮汕铁路旧址,金平区人民法院执结了一起房屋搬迁案。

记者了解到,为保护1906年由华侨张榕轩和张耀轩兄弟等筹资建设的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我市启动了相关修缮工程,但工程进行到一半,却“碰壁”了。原来,郑某、廖某向汕头某汽车运输公司租赁了两处房屋,房屋在修缮工程征收范围,租期到了一直不肯搬走,要求公司给足补偿再搬,公司遂将两人告到金平区法院,后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两处房屋位置很关键,拆除后能够为修缮工程提供施工通道,后续还要在这里建造展览馆。”金平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内外许多侨胞都非常关注这项工程,为此,相关执行法官实地勘验现场后,多次约谈郑某和廖某,两人最终同意搬离,修缮工程得以如期推进。

出台涉侨调解工作规定 推动诉调对接全覆盖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是我市做好“侨”文章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载体,也是推动我市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现代化活力特区的重要力量。在2022年2月,一桩涉侨案件引起了汕头中院的重视。

据了解,广东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香港侨资在华侨试验区投资成立的企业,因拖欠汕头市某贸易公司1300余万元货款,贸易公司将科技公司告到汕头中院。在接到该案件后,承办法官立即开展调查后得知,拖欠货款主要是因国际形势变化导致运费上涨、周期过长和货款回收慢,而科技公司已经在想办法筹集资金,虽一时还不上货款,科技公司也多次主动与原告确认欠款,有积极还款意愿,且双方均有调解意愿。

为了帮助侨资企业重新起步,同时也为双方能够继续合作牵线搭桥,在确认科技公司的经营状况之后,承办法官联合涉侨纠纷特邀调解员,耐心对双方当事人释法调解,经多次协调,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科技公司分三期付清货款。达成调解协议后,科技公司抓住机会积极调整生产,在资金回笼后,提前两个月还上了全部货款。

打造“一网通办”服务 形成侨界解纷新合力

如果遇到涉侨案件当事人在国外无法回国该怎么办呢?对此,我市法院就打造“一网通办”的涉侨解纷服务,架起了惠侨“连心桥”。为有效解决海外华侨华人诉讼难、成本高、诉讼周期长等问题,我市两级法院借助即时通讯、人脸识别、平台信息共享等技术,打造集在线调解、在线审判和诉调对接等为一体的全链条、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平台。

2022年11月11日,一起远隔万里的跨国涉侨遗赠纠纷案在金平区法院视频在线调解。庭前的充分准备让这次跨国调解不到半小时就顺利结束。记者了解到,原告李先生曾与楼女士的母亲张奶奶订立过一份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他为张奶奶养老送终,老人家身后将名下一套房产赠与李先生。但在办理房产变更登记时,李先生却被告知需要楼女士同时到场。因联系困难,李先生只能来到金平区法院起诉,要求远在澳大利亚的楼女士协助办理相关手续。接案后,承办法官积极通过跨洋电话等多方渠道,与楼女士取得联系,但楼女士表示实在回不来。为让这个跨越大洋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承办法官决定进行线上调解。开庭当天,楼女士在澳大利亚登录“粤公正”平台与法官连线,在法官的主持下,半个小时内双方即达成调解协议,确认了遗赠扶养协议有效,李先生可直接根据协议申请执行。

“除了实现‘一网通办’,我们还加强与海外华人商会、同乡会等民间组织的沟通联系,聘请6名当地能力强、威望高的侨领为海外联络员,协助法院寻找涉侨案件当事人联系方式、核实身份,为案件审理、文书送达、执行创造条件,通过‘跨海互动’形成海内外侨界解纷新合力。”汕头中院相关负责人说道。

本报记者 陈冬琪 通讯员 罗辉军

发表日期:2023年02月2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