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英歌舞、营灯、换桃花等独具特色的年俗活动轮番上阵

汕头正月“大闹热” 传统民俗火出圈

  灯笼队伍极其壮观
现场人流如织
灯笼上有各家姓氏
桃花枝红绿相间非常好看

  今年春节期间,广东的潮汕英歌舞、安徽歙县的嬉鱼灯会、福建闽南的游神活动、广东梅州埔寨的烧火龙,纷纷在年轻人的分享下备受关注。尤其是英歌舞“火出了圈”,各类相关视频在多个网络平台热传,甚至有人不远千里驱车到潮汕乡村现场看一眼英歌。

  潮汕地区民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越来越多的潮汕民俗,像最近的澄海南砂正月十九“营灯”、潮阳金浦换桃花等带有对美好生活向往和祈愿的当地传统习俗,也纷纷在网络的分享下迅速传播。汕头这座南方海滨小城,也向更多的人展示了她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

  家家“营灯笼”, 祈福新年五谷丰登

  自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与花灯相关的习俗,潮汕也不例外,元宵夜“营灯”,是不少潮汕人美好的童年记忆。然而,在澄海南砂乡,“营灯”不在元宵夜而在正月十九夜,并且全家出动,成为整个乡的集体祈福活动。因此在这天晚上,乡民们家家户户都提着灯笼游灯,以这种方式祈求新年五谷丰登、合众平安、财丁兴旺。

  今年正月十九当天傍晚,天还未暗,就开始有乡民携妻带儿,持着写有自家姓氏和祈福语的灯笼,前往乡里的各神庙祠堂拜祭神灵祖先祈福。南砂乡人口众多,有东、西、南、北四社,有林、陈、张、叶、郑、许、蔡、周、李等20多个不同姓氏,本乡再算上外出居住城镇回乡的人,超出万人的男女老少,穿行在村巷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热闹。诸多神庙祠堂基本在同一路线上,人们每到一座神庙祠堂都要进入祈福。“灯”潮语同“丁”,据说家里有多少男子,就得提多少灯笼;有的手提三两个,有的手提四五个,灯笼多的则用甘蔗或竹竿穿吊着,由两人协作提起。乡民们还会在庙旁取下一把榕树叶子,结于灯上,寓意长青兴旺。这样一庙过一庙,只见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灯笼摇晃,火光闪烁,浩浩荡荡的“营灯”队伍,进出各神庙、祠堂之间,一来一往,恰似穿行在村巷之间的两条游龙,场面极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现场还来了不少带着“长枪短炮”和三角架的摄影爱好者,一路跟着游灯队伍抓拍。还有年轻人现场直播,或用手机拍视频号发布。

  人多最担心安全问题,记者发现有些地方虽然人挨人、摩肩接踵,但大家又很有默契,人多时怕灯笼火烛触碰到别人,都会高高抬起,庙中也有族人维持秩序,不急躁不挤压。大家喜气盈盈、乐在其中。

  关于南砂“营灯”的起源很有意思。南砂林氏族老告诉记者,在《南砂林氏大宗族谱》中有文《南砂游灯,迎春纳禄》,其中说到:“南砂村民游灯迎春的习俗,其源可上溯清朝康熙年间。“他接着讲述了这段历史传说:明末清初,潮汕沿海一带常有海盗骚扰。邻村埭头人黄海如和其兄黄日治在府县衙当小吏,“因其被南砂陈良弼之子侮辱心生怨恨寻机报复”。黄海如先在南澳从军,因明末民生凋敝,天下大乱,遂乘机揭竿而起,组成海上武装力量(时称海盗),一直觊觎南砂。一年正月十八晚,玄天上帝托梦庙祝,说黄海如要攻打南砂寨,令其告示乡民,于正月十九夜晚,家家户户都点燃灯笼,提灯到乡中各庙宇敬拜神灵,祈保平安。正月十九夜,乡民纷纷遵照告示提灯笼外出祈福,黄海如部众看到南砂寨内人头攒动,灯如游龙,知有防备,就不敢妄动,由此,保护了南砂乡民的安全。南砂人正月十九夜“营灯”的习俗也就沿袭至今,以祈平安如意、人和事顺、幸福康宁。

  浪漫“换桃花”,把福气财气换回家

  正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在潮阳金浦,就有一个民俗是和桃花密切相关的,那就是“正月廿四换桃花”。每年的正月廿四,村民们都要手持一支桃花,前往舍人爷庙中进行交换。由于金浦人口众多,已超五万,近年来也演变为村民手拿桃枝,到庙里祭献,或者等“营老爷”游行队伍出行时,进行“触碰”纳福的做法。今年的春节来得早,正月廿四恰逢2月14日,桃花加情人节,为今年的“换桃花”覆上了更为浪漫的色彩。

  虽说是“正月廿四换桃花”,但好事都赶早,正月廿三的晚上,舍人爷庙就迎来了最热闹的换挑花之夜。只见老老少少都手持桃花,热情奔赴,这种看起来相当浪漫文艺的行为,成为春天里最美的场景。当晚现场还燃放烟花,掏出相机手机记录这一美好时刻的人不计其数,市民陈小姐随手在视频号“兜兜和笔笔”发了当晚“换桃花”的影像,没想到短短三天,点击率已达到9万。

  “换桃花”的行为也相当艺术,神像手中的桃花就只有一株,为了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手中的桃花枝只要和点燃的香火、祈福纸在香炉中插一下取出,也就达到“换”的意思了。或是神像出游时,与其手中的桃花枝一碰,同样也是“换”。象征把财气、福气、运气、旺气换回家,祈求新年财源广进、人丁兴旺、合家幸福、身体健康。这场“行为艺术”从正月廿三起持续三天。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正月,受疫情影响,这场特别的民俗活动也从线下转到了线上,传统习俗的与时俱进,浪漫不减,温暖加倍。

  金浦当地人都自称深浦,全村郑姓,是古潮阳县城郊的一个古老乡村。金浦郑氏宗亲理事会会长郑猪仔告诉记者,明朝大理寺卿峡山人周光镐曾经在深浦境内曾山书院寄读,与深浦郑氏交好。他为郑氏宗祠作记,记述深浦郑氏自北宋神宗年间即由兴化军莆田移居至此,至今已950多年。深浦乡人丁兴旺,子孙遍布潮汕各地,是潮阳郑氏的发源村之一。

  为何有换桃花的习俗,这里面也有传说,因为深浦乡人、清兵备道郑之侨有一年在游神过程中将桃枝插到神像持剑之手,之后他这一系在清中期得到良好发展,因此全乡从此效仿,渐成风俗。传说无法深究,桃花正月开放,又是民俗中的良好意象象征,以物寄情,再美不过。


作者:陈珊娜 陈瑞群 发表日期:2023年02月20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