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韩江水

一个老新闻人的诗心

  ■ 林伟光

  张义忠是我的老领导、老同事,想起同在一个部门的那些日子,犹有不少愉快的回忆。

  他是一位称职的新闻人,何为称职?即是热爱这份事业,并为之恪尽责守;即使退休这么多年了,他也还是保持着这份热情,这就很难得,也让人敬佩。

  当然,一笔在手,他所写的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新闻文字了,而是换了一种形式,以诗纪事,以诗铭心,展现一位老新闻人的社会视野和文字情怀。

  我读张义忠先生的诗,此前只是零零星星地读,觉得不错。近日,他发来了近三年的创作,三百首各种体裁的诗作,让我惊赞。这种创作力,不由得也让我肃然起敬。

  为什么肃然起敬?当然,敬他始终在场的这种状态。与其他艺术作者不同,新闻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场,只有在场的状态,才能敏锐地观察、记录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有人说,新闻是速朽的。我一直反对这种说法,新闻强调时效性,要及时反映,它是即时的场景,更是未来的历史,每一个新闻人都必须有这份自觉和担当。

  我觉得,张义忠的诗,说是特点也好,说是与人不同者也好,就是充分体现他这种作为新闻人的自觉和担当,在即时性的表现上十分突出。

  这三年是怎样的三年?这是艰难的三年!疫情给社会和民生带来了莫大的压力。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在生活和精神方面,都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作为老新闻人,虽已不在岗位了,可是,责任感使张义忠依然保持一种在岗的状态。他以新闻人的敏锐,去捕捉社会的春雨秋霜,去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并以诗的形式,及时地记录,留下了这个特殊时期变化的轨迹。

  从最初的致敬支援武汉的“逆行者”,到关注身边的抗疫志愿者,以及反映普通百姓在疫情下的种种心态,他都在诗中有颇为生动的表现。

  正如张义忠自己所说的,“三年抗疫,三百诗草。一路走来,一生铭记”,他的这些诗意义不止是个人的,更超越了个人,可见时代的折射和岁月的留痕。

  张义忠的诗,我读后印象颇深的有两点。其一是取材广泛,这一点与纯粹诗人不同,这是新闻人的取向,是从新闻人的视野出发,去撷取社会生活的片断;其二是体裁多样,这三百首作品,有近体诗,有词,有童谣,有新诗,也有对联,呈现出一种多彩的艺术面貌。而尤令我觉得印象深刻的,却是这些作品中所展示的积极的正能量,一种精神上的昂扬姿态。比如此首《致援鄂白衣战士》:“同是肉体之身/你们却是大写的人。在庚子特别的春季/你们选择了逆行。”还有这首《诉衷情》,“全民抗疫鼓声喧,一战就三年……观世事,叹桑田,苦为甜。此时心景,惟愿如斯,春满人间。”这种对当下及未来充满正能量的健旺心态,使他的诗一扫疫情危害的沉郁阴霾,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鼓励,给人以力量。

  或者有人对此有些不满意,觉得有颂歌之嫌,但我觉得,此时正需要这份乐观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再苦再难,生活总得过下去,不能就此气馁。人活着要有希望,这种“苦为甜”的心态,我是欣赏和赞同的。

  他有一首新诗,我也很欣赏,“拥抱着别样春色/见证了足已出户。那草,那树/萌发出庚子感悟。漫步,漫步/陶醉于简单重复。”写得多好!轻盈如风,醉人春色里,有欣欣于生活的饱满热情。写于疫情期间的诗,不一定非要呼天抢地,满目痛苦不可。其实,自然界春来秋往,照常轮回,人的生活,同样必须随遇而安,这才是最佳的状态。

  有几首儿歌,也给我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其中一首:“小‘羊’儿乖乖,劝你别胡来。我有戴口罩,还把手洗白。”有童真的趣味,也达到了宣传的目的,浅显而不违和。以他这样的年龄,写出了童真的意趣,真是难能可贵,正说明他的心态仍有赤子的纯真。

  退休是人生必然的阶段,但这不是休止符,而是分号,结束了昨天,开始了今天和明天。退休后,张义忠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也没有放弃新闻人的理想,换了一种文字的体裁,用诗去表现社会,抒写襟怀。在张义忠看来,即使疫情,或者其它的困难和挑战,都是正常的,生活依然美好,人生依然美丽。在《生活如歌》中,他吟咏道:“河山壮阔足迹留,鹤发频添壮志酬。潇洒自如皆快意,随心所欲尽风流。”这份潇洒的心态,非常好!

  祝他诗心长存,创作丰收!

发表日期:2023年02月1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