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韩江水

如何看年轻人“扎堆儿”存钱

  ——“报复性”存钱?这可能是对年轻人最大的误读。“扎堆儿”存钱反映出年轻人想要对生活拥有更多掌控感的心理。看似平平无奇的存钱行为积攒起来却足以引发消费观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的质变。存钱之后,他们的消费方式似乎也逐渐趋于理性,更多追求实用与性价比,追求满足内在的真实需要。

  “之前喝挂耳咖啡,现已换成速溶咖啡;之前请朋友吃饭,现在非AA绝不出门;之前天天点外卖,现在亲自掌勺做饭;之前香水一大瓶,现在也只囤点小样……”

  “无论消费怎样降级,姐妹们都要坚持记账,坚持存钱。”这是某博主在社交账号中发布的鼓励粉丝坚持存钱的帖子,而在评论区,大批被“存钱”标签吸引来的粉丝正在互相交换着自己的攒钱经验。豆瓣的“穷人版丧心病狂攒钱小组”自创立以来更是吸引了22万成员的加入。

  似乎,比起“报复性”消费,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报复性”存钱?

  工作多年的田娜在2022年年初开始攒钱,一年时间,她存够了人生中第一个六位数。存钱之前她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花钱是她取悦自己的主要方式。“以前我总觉得钱是赚出来的,不是存出来的。每次碰到想买的东西,哪怕用花呗、银行卡透支也要买,想着反正能赚回来。”但疫情期间,身边一些同事朋友被裁员,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件事对我影响非常大,那时,我才意识到有些安全感其实是来源于银行卡上的数字。”

  刚工作半年的师琴,听从网友建议每月将工资的30%存入银行定期。她的存钱源自对独立的向往。“读研开始我就不再好意思向爸妈要钱,手里有点存款,会让自己更独立,也更有安全感”。

  瑶瑶与男朋友则拥有一个共同的存折,双方约定每月向账户打入固定金额,目前余额已经达到10万元。她想和男朋友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房子。

  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教师陈武认为,“扎堆儿”存钱反映出年轻人想要对生活拥有更多掌控感的心理。疫情之后,他们意识到社会生活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出于风险应对的考虑,年轻人倾向于变得更加保守。存钱是年轻人应对社会生活无力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灾难来临时,有一定的经济和物质储备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存钱会上瘾”,看似平平无奇的存钱行为积攒起来却足以引发消费观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的质变。

  存钱后的田娜最直观的感觉是“家里的东西变少了”,“以前掉进消费主义陷阱,什么都想拥有。现在才发现口红、粉底一个就能用好久”。现在她最开心的事便是把攒下来的钱存定期或买黄金,偶尔做副业赚到钱,她会奖励自己出门旅行放松。田娜称自己的消费观为“骑自行车去酒吧,该省省该花花,反正不会让自己受委屈”。

  师琴在上大学时也曾羡慕过互联网上炫富的网红,但工作后她发现,“你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一面,根本不是事实的全部”。“我爸妈在老家工资也不高,但是他们一直很节省。30年时间,他们用省下来的钱供我们兄妹俩完成学业,也给全家攒出了换新房的钱。其实,普通人都在踏实且努力地生活。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穷人有穷人的活法,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已经很不容易了,不攀比会轻松、快乐很多”。下一步,师琴想要学习更多的理财知识,一边开源,一边节流。

  瑶瑶说存钱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逐步了解自己真实需求的过程。在开始存钱时,瑶瑶过得很痛苦,“那段时间我变得很抠门,甚至会因多买了些蛋糕、水果内疚好久。物极必反,无节制地消费与一味地省钱都很难坚持。”于是她静下心分析自己的真实需求,“我很喜欢吃,只要不在吃这件事上受委屈,其他都好说。”慢慢地,瑶瑶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把花销控制在工资的20%以内,用这笔钱‘挥霍’购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把剩余的钱攒下来。”这样的方式被瑶瑶称为“快乐攒钱法”。

  存钱之后,他们的消费方式似乎也逐渐趋于理性,更多追求实用与性价比,追求满足内在的真实需要。

  在陈武看来,无论是主动选择存钱或是躲避消费陷阱低物欲生活,都是年轻人在认知上的一种进步。他们逐步摒弃了用非理性消费来补偿心理需求的习惯,不再被商业化的宣传内容洗脑,将精致生活与“对自己好”相挂钩。他们开始去思考、去反思“怎么做才是真的对自己好”“什么才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

  陈武并不赞同用“报复性”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来想象年轻人,无论是“报复性”消费还是“报复性”存钱,在他看来都是不恰当的。他认为,年轻人“扎堆儿”存钱其实是短期内的一种应对策略,是危机过后的一种补偿性心理,相信随着疫情放开后经济逐步复苏,年轻人的存钱策略将会再次调整。

  但陈武认为思维方式的改变则是长期的。经过疫情的冲击,年轻人对于金钱、消费的认知已悄然发生变化,整体向理性与客观回归。“我认为相比于过去的时代,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是更加真实的。在以前我们讲人情、讲关系,但现在的年轻人却敢于享受社交本身,拒绝无效社交;过去大家更倾向于炫耀式消费,用好手机、开好车,充面子,但现在的年轻人在消费时则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更关注实用层面的需求。”

  陈武认为金钱、消费都不是单一的概念,都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环。金钱观、消费观的改变将会带动其他观念的改变。“年轻人正在逐渐打破社会上的一些虚假现象,朝着更加真实的方向发展。体现在金钱层面,年轻人反而更加回归质朴,他们会因为脚踏实地存钱而内心充实”。                     (中青)

编辑:张梅 发表日期:2023年02月14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元宵是春的盛典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