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文光塔汇集宋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

千年文化集一身 古塔胜迹引游人

  文光塔外观
塔内首层用石头垒砌而成工艺精湛
  寓意“纳福”的天面蝙蝠绘画
形状各异的采光窗如一幅幅挂画
文光公园中的蔡楚生铜像和纪念碑

  文光塔位于潮阳区中华路,周围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这座有着近900年历史的古塔,南宋时称“千佛塔”,明朝时改名“文光塔”,意为人文昌盛之地。文光塔是一座具有显著建筑艺术风格、独特结构方式和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塔,是潮阳区重要的地标性建筑,也是粤东著名旅游胜迹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风格多样,蕴含丰富文化内涵

  文光塔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七层石塔,塔高42米多,底周长40米,平面为八角形。古塔从外观到内里,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塔门前的古甬道,由三个乾卦组成,寓意“天长地久”和“三元及第”。塔门朝南,门顶有石匾,上书“文光塔”,左侧刻有“嘉庆乙亥孟冬”,右刻“豫章唐文藻立”,是清嘉庆二十年(1815)时任潮阳知县的唐文藻对文光塔进行全面修缮时所题。塔门两边还刻有唐文藻的题联:“千秋文笔振金石,百丈光芒贯斗牛。”古塔现今还保留着三清天尊、佛祖、观音菩萨、玄天大帝、文昌帝君的神像,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而塔身从下而上更是集宋、明、清古塔建筑艺术风格于一身,其中的塔基底座是宋朝风格,塔身中间部分是明朝风格,上面至顶层则是清朝风格。

  文光塔独特丰富的建筑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价值及社会历史价值,引来各地专家学者探究并赞叹不已。

  塔内精雕细琢,石壁天花工艺精湛

  文光塔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因多次倒塌,千百年来进行过几番重建及修复,现主要保持明代复建的样貌外观,具有明代建筑精细的特点。

  文光塔为空心塔,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缩,塔尖为红色葫芦,整座状如文笔。塔腔为壁内折上式,各层有螺旋形石级相连,共122级,沿梯攀登,可直通塔顶。

  塔的首层都是用石头垒砌而成,利用力学原理,形成拱形及弧度,从下而上逐渐收窄,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二层以上为青砖砌筑,每一层的天花都有精美图案,有八卦图、蝙蝠、盘龙、仙鹤、凤凰等等,据说每层的图案都有深刻的寓意,像第三层的天花图案是蝙蝠,就有纳福的寓意。每层都有塔厅及塔廊,塔厅有四个拱门通往塔廊,但每层的门都不在同一方向,而是逐层呈一定的角度错开;塔廊有石栏,可以在这里俯瞰周围景色,另外梯间还有拱形及圆形的采光窗,透过厚厚的塔墙,外面的风景就如一幅幅挂画,美不胜收。

  文光公园修葺一新,成人文旅游胜地

  古塔周围也有丰富的文化历史遗存。塔后有一块可移动的石板,相传下面地宫还有两层,藏有佛骨舍利子、佛像、铜钱、玉器、方尺、铭文等镇塔之宝,是否真实存在到今仍是个谜。旁边还有一口古井,名塔馆古井,相传是建塔时因为地基不稳,为了平衡塔身而建造,井水清甜,早年棉城有9口井,称“九龙吐珠”,这口井为九龙之首,传说饮之能延年益寿,曾是当地居民的饮水来源。塔前的两只石狮,本来安放于棉城学宫前,日寇轰炸后得以保存,后来才移到文光塔前。

  文光塔处于文光公园内。塔旁有一石碑,立于民国36年(1947),上面有《筹建文光公园序》。公园除了有和文光塔相关的文化遗存,还设有蔡楚生铜像和纪念碑,铜像由邓颖超题字,纪念碑由夏衍撰文,吴南生书写,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园中还有一座六角亭,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相传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多次炸塔,但每次炮弹都落在这座亭的位置,炸出了一个大坑,后人便在这里建了这座六角亭。

  位于闹市中的文光公园,占地不大,却集古塔、古井、六角亭、文化名人纪念碑于一体,近年来经过重新修葺,回廊曲折,绿树环绕,成为一处人文旅游胜地。

作者:许玉璇 编辑:张梅 发表日期:2023年02月0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