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韩江水

面山而立向海而生

生而有幸,成长在潮汕大地。上学时,讲台上的地理老师一手拿课本,一手指着地图告诉我们,不管地球多么宏大,不外三份山,六份海,一份平地。从此,三山、六海、一平地成了我们认识地球的一个概念。

从我的出生地普宁放眼望去,一溜的山峦:大南山,大北山,凤凰山,莲花山……一座座山峦屹立在潮汕大地上。老一辈仁人志士在这里建立革命老区、红色根据地,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红色基因在潮汕这片热土代代相传。这里的韩江、练江、榕江,先后扬起红头船的风帆,驶向南海、太平洋,直奔香港、东南亚。山海相连!山滋养生成绿色,成就我们的厚重深沉,成就我们对几千年中华文明天然的神往。蔚蓝的大海一望无际,海洋文明所特有的开拓进取、与世界文明有机融合使我们拥有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观。山海相连,是固守和进取,是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

多少回了,我站在东海岸,高声慨叹:看遍山河美景,更爱家门口的千米海岸线!潮汕人从来立山而作,向海而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不平静的2022年已经过去,2023年迈着轻盈的步伐踏歌而来。

回望近50年前刚刚走上社会的那个懵懂少年人,不禁想起诗人福信《岁月的沉思》中一段令人难以忘却的诗句:“昨天、今天、明天,时光如河/流动着、汇集着每一个生命的岁月/它是一段历史、一段经过/也是一段情感、一段记忆/也容纳着世间一切酸甜苦辣/也承载着满怀的希望和内心的忧思/在你不知不觉中,生命的旅程/就已领略许多的风景/遇见许多的人,留下许多的事……”于是领悟:人生不过三天:昨天、今天、明天。努力把握当下,做些有意义的事,让每天都活得实在和精彩吧!

近50年的工作历程,我经历了多姿多彩的社会变革,跋涉过春夏秋冬的生命更替,沐浴了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和风。近半个世纪的工作经历中,我义无反顾地投入时代的熔炉中淬炼,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不同岗位上应有的使命与责任。如今虽然鬓染霜华,心中依然温暖如初;虽历经世事变迁,内心依然坦荡安宁。

数十年的工作经历,从共青团汕头市委转到各区县、市级局,数年前,接手汕头市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从青春到暮年,汕头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留下了我多少足迹。无数次触摸大潮的脉动,时刻谨记自己是农民子弟,踏踏实实做事,不忘初心,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做了些许有益于社会、有益于青少年的好事实事。

接手市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工作后,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基金会的工作上,策划了一些公益品牌。“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汕头采风活动”就是其中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公益项目。为充分展示汕头改革开放的新气象、新面貌,2014年至今,我组织国内文坛名家来汕采风,至今已坚持9年,先后迎来73位文坛翘楚。作家们的足迹遍及港口工地、企业学校、新街老巷、海岛乡村、名胜古迹,深入触摸汕头城市发展的脉搏,汲取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分感受到汕头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作家们通过多角度发掘创作,用手中的笔描绘汕头发展新成就,展现奋进之美,把汕头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知名的景区景点,向海内外读者宣传推广,引起热烈反响。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香港商报》《羊城晚报》等媒体,大大提高了汕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汕头采风活动”成为汕头市文化品牌推广的一大盛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和这些作家成了好朋友,非常幸运,也很开心。

2016年起,潮汕有上千个寻亲志愿者致力于为潮籍老人寻亲,但却苦于没有经费。基金会了解后决定予以支持。我带着志愿者翻山越岭六进江西、福建18个县区,与当地志愿者合作寻亲。活动收到1700多个求助个案,帮助920位当年的难民找到家乡,与亲人重聚。

担任公益基金会会长期间,我把公益之光聚焦在帮助困难特殊群体和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上。接任会长后,我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农村、社区调查,发现有近800名少年儿童家庭,因父母一方病故或车祸等原因,孩子由亲戚代管或不属政策支持范畴,是事实孤儿但又不被列进孤儿关养政策。于是,基金会给予这些困境儿童每月300元的生活支持。到了第四年,国家把事实孤儿也列入国家资助行列,每月给予500元的生活费。在基金会支持的困境儿童中,有数十位考进大中专学校,基金会一路关爱,给予学费、生活费的连续资助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如今已有30多位学生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自2013年起,市公益基金会连续10年与中科院“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组委会合作,举办“院士科学家走进汕头校园讲科学”主题教育活动,依托中科院开展科技人才培养、科普教育。10年里已有57位科学名家走进汕头500多所校园开展科普教育,在校园掀起一股学科学的热潮。同时由基金会支持的“汕头百名小发明家培养计划”喜结硕果,产生50多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不少小发明家成为国家预备人才。2017年“救助困境儿童和百名小发明家培养计划”获得广东省2016年社会组织公益慈善优秀项目奖,基金会获得优秀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回首走过的路,深尝人生百味,虽然过程辛苦,但成果斐然,累并快乐着,一句话,值得!

值得庆幸的是,自己未敢虚度年华,尚能坚守理想信仰,倾听内心的呼唤,脚踏厚实的土地,把握“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原则,为老百姓做了些事情,为改革开放的大厦添了一些砖瓦。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或许前面还有一个又一个的沟沟坎坎,我时时萦怀的是古往今来世间分量最重的东西——良心!良心,就是对得起自己内心的那一份爱。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把握良心,做到“非圣勿执,离悟无欲”,“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活在当下,不顾毁誉,不计得失,“义尽”,“仁至”,“庶几无愧”。失去了良心的背囊,一切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

依然铭记,党恩难忘,民情沁香;依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个人虽然只是时间长河里的匆匆过客,却也要珍爱当下的每一天!时时明白自己是什么人,来自何方,要往何处!放下时代的局限和功利的算计,做到此生无悔!

闲暇时整理近10年来自己做过的那些事儿,觉得似乎还可付诸笔端。忆起不少作家、记者也曾一路陪伴,我与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频共振”,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涟漪……“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温暖过我的人,关注过我的人!而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我们眼中看到的,除了繁花盛景,还应该有世间冷暖;我们应该拥有的,除了海纳百川的眼界胸怀,还有悲天悯人的创作灵魂,这,也是一个作家的职责所在!

权把昨天沉潜在记忆中的悠悠往事撷取部分化为文字,还有作家老师们的精彩华章、记者朋友们的妙笔美文,一并编进《山那边是海》的印记里。

作者:张泽华 发表日期:2023年02月0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上一篇:汤圆
下一篇:潮汕年味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