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鮀浦石雕”非遗传承人詹益盛精雕细琢40余载——

一刀一锤凿出潮人新内涵

  石雕创作基地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石雕作品
  汉白玉作品《飞跃》
  双面通雕《花开富贵》
  花岩石作品《詹天佑》
  詹益盛介绍“鮀浦石雕”作品

一块坚硬而棱角分明的石材,如何变成一件栩栩如生的石艺作品?对于“鮀浦石雕”非遗传承人詹益盛来说,这是他过去40多年持续钻研的事业。去年,“鮀浦石雕”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果说雕刻让石头有了价值,那么,詹益盛就是赋予石头全新生命的人。“每一次雕刻就是一次与石头的对话,要根据石材的特点,不断发掘它深层次的意境,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才形意兼得、富有灵性。” 詹益盛的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老茧,这是修炼技艺的印记。近日,记者走访詹益盛,倾听他的雕刻故事,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苦心学艺,痴迷石雕艺术四十余载

采访詹益盛,是在他的石雕创作基地鮀浦石雕艺术有限公司。走进室内,立即被一种浓郁的石雕文化氛围所感染,各种各样的石雕成品静静地陈列着,有石狮、观音像、佛像、蟹篮、花鸟、人物等,件件惟妙惟肖,给人以无限遐想。

今年64岁的詹益盛是首届汕头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汕头“鮀浦石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言谈朴实,年轻时就以石为生,从事石雕这一行已40多年。“那时候我们老家饶平不少人是靠石头吃饭的,我是做采石工的。真正学做石雕,是在1981年。”回忆往事,詹益盛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美化环境的需求让石雕市场迎来机遇。22岁那年,詹益盛来到汕头,拜汕头市石雕厂的石雕大师郑荣通为师,叩开了石雕行业的大门。

得郑师傅真传,詹益盛进步很快,与生俱来的天赋与超于常人的勤学苦练,让詹益盛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学徒生活是非常艰辛的,刚开始,手掌上是血泡叠血泡,老茧叠老茧,锤子无数次地捶打到自己的手臂或手背上,难免有时痛得偷偷流泪。”詹益盛说道,历经诸多磨炼后,他不仅掌握了制作流程,还深谙石雕创作的要领,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可以单独完成一件件石雕工艺品了。

1986年,詹益盛自办石雕工艺厂,开始带徒授艺,并将潮汕传统石雕技法与现代雕刻技法融为一体。1988年,经人引荐,他到广州美院当雕塑工匠。让詹益盛兴奋不已的是,他有机会接触著名雕塑大师曹崇恩教授,当教授指导学生时,在施工现场当工匠的他就在一旁仔细聆听,用心体会,这样“偷师”了6年。在1986至1989年间,詹益盛先后完成了曹崇恩教授设计的汉白玉像《何香凝》和花岗石大型头像《冼星海》等作品。

匠心雕琢,每一个石雕都有故事

“鮀浦石雕是潮汕石雕艺术的重要代表,因所用石材多开采自汕头鮀浦桑浦山麓的花岗岩而得名”,说起心爱的石雕,詹益盛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鮀浦石雕始于唐宋,兴于明清,是在融合中原和闽南地区石雕艺术形式基础上,结合潮汕古建筑装饰需要和佛教文化审美需求,逐渐发展出来的以镂通雕技艺和双面通雕为代表的具有典型潮汕特色的石雕工艺。

石雕,是人与石的一场“对话”。詹益盛说,鮀浦石雕作品充分体现了本土民间喜闻乐见的审美追求,十分注重对海洋文化的表达,是潮人精神的重要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鮀浦石雕以其独特的传统技艺,在城市文化建设、园林景观塑造、古迹文物修缮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澳黄花山森林公园龟埕中的石龟、汕头市农科所的30尊科学家塑像、市委党校高达5米的马克思像……多年来,在詹益盛的手头有不计其数的石雕作品被赋予了新生。詹益盛带着鮀浦石雕技艺走出汕头,他的作品走出了潮汕,走出了广东,足迹遍及国内各城市,甚至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像美国加州的关帝庙石雕、墨西哥大使馆的浮雕作品《长城》等,进一步推广潮汕特色的石雕文化。

在众多作品中,最令詹益盛津津乐道的项目之一,便是他和团队历时2年雕刻创作完成的《骑龙观音》。这尊重约360吨的巨型乘龙观音石雕,安放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三宝山寺,已经成为当地标志性艺术雕塑。至今谈及此事,詹益盛仍十分激动,他说,雕塑以粉红花岗岩为原料,经过精心的设计,精雕细刻出来,栩栩如生。

40多年来,詹益盛对石雕艺术情有独钟,他以石为基,一刀一笔,一刻一雕,刀耕不辍,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他先后获得首届汕头市优秀人才奖“技能大奖”、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汕头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校外指导老师等荣誉,花岗岩石雕、双面镂通雕《喜上眉梢》、汉白玉石雕《松鹤图》《荷塘深处》《清趣》《清幽》《飞跃》等多件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精品奖。

坚守传承,匠心“打磨”新时代技艺

一块石头,为何值得花费时间来精雕细琢?詹益盛说,在他眼里,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生命的。鮀浦石雕制作技艺是极具潮汕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主要以花岗岩为材料,技艺从表及里,层次丰富,空间多维,呈现出通雕、圆雕、浮雕、线雕、平雕等表现形式。

与其他艺术不同,石雕的创作过程讲求一个“思在笔下,意在刀先”,想要创作一个石雕作品,相石是关键的第一步。“从事石雕,既要求石雕艺人具备立体构图的理性,又需要有极高的悟性与灵性,雕刻出来的作品才能形意兼得。”詹益盛告诉记者,相石、设计、出胚、细雕、精雕、抛光这6个步骤,是完成一件石雕作品所需的工序,每一个步骤都有许多考究。

多年来,詹益盛孜孜不倦开展石雕艺术创作,经过摸索,他改进了制作技艺,不少石雕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了可供陈设和近观的艺术品,这为石雕技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除了潜心研究技法,詹益盛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授艺带徒,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石雕艺术的兴趣与认知。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詹益盛还是对鮀浦石雕的传承充满了担忧。“一门技艺想要传承,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人才,特别是愿意钻研技艺、技艺高超的人才。”詹益盛告诉记者,石雕是桩苦活,人要坐得住,耐得住性子,年轻人很少有愿意学石雕技艺的。

近年来,詹益盛专门打造了石雕创作基地,无偿地向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供场地和资源给想学石雕的年轻人,并且孜孜不倦地亲身指导。他的理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承保护鮀浦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充分带动更多年轻人了解鮀浦石雕,进而喜欢石雕,学习参与石雕创作,让石雕技艺能够传承发扬,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以前就是全靠自己的信念热爱支撑。现在随着社会对非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政府对非遗行业发展很支持,这对非遗传承人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詹益盛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做出更多好作品,培养更多传承人,让鮀浦石雕这一传统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摄影报道

发表日期:2023年01月2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新年憧憬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