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嵌瓷、剪纸、镌刻、美食、工夫茶,潮汕文化中的“年味”

非遗艺人亮绝活 异彩纷呈闹新春

  许少雄的嵌瓷作品
  丁明的篆刻作品
  丁明的镌刻作品
  陈传生剪纸作品
  陈传生剪纸作品
  许少雄的嵌瓷作品
  “汕头牛肉丸”非遗传承人陈志斌
  郑惠丰讲解工夫茶知识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虎”去“兔”来之际,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辞旧迎新。可以是嵌瓷,可以是剪纸,可以是镌刻,可以是工夫茶,也可以是芳香四溢的牛肉丸……精彩纷呈的民间绝活,充满了对过去一年的回味和对新一年的期盼: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康幸福。

  

  大寮嵌瓷省级非遗传承人许少雄

  以潮汕传统技艺贺新春

  随着农历兔年临近,大寮嵌瓷省级非遗传承人许少雄创作出了“万象更新”“平安如意”“年年有余”等一组栩栩如生的嵌瓷画作品,为兔年新春送上祝福。

  走进许少雄的工作室,各种精美的嵌瓷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他的匠心巧手之下,不起眼的小瓷片经过剪裁和组合,幻化成飘逸灵动的花鸟虫鱼;人物造型制作更是惟妙惟肖,或金刚怒目、或文雅端闲、或笑容可掬,让人看后赞叹不已。

  见到许少雄,他正神情专注地创作一个瓷盘,只见他一手拿着一个瓷碗,一手用一把锋利的片刀,快速熟练地将其劈成几块,然后用钳子将碎瓷的边缘进行加工,接着把加工好的碎瓷按照描好的图形,摆放到一个盘子里,破碎的瓷碗华丽“转身”,变成精美的陶瓷拼贴工艺品,两条栩栩如生的鱼儿跃然盘上。

  许少雄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从事嵌瓷这一行已30多年。谈起嵌瓷的繁盛历史,许少雄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大寮嵌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经得起风吹雨淋,久不褪色,多用于祠堂、庙宇、民居等大型建筑物的屋顶或瓦片装饰。改革开放以来,大寮嵌瓷艺人足迹走遍潮汕各地,中山公园、老妈宫、金砂陵园、关帝庙、存心善堂、妈屿岛妈祖庙等地都有大寮嵌瓷作品。

  嵌瓷是潮汕地区的一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成为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的建筑装饰艺术,建筑物的装饰品或供欣赏的摆设。许少雄在创作中融入国画的技法与壁画艺术,制成的嵌瓷屏画远看是一幅幅精美的画,近看才发现画作都是由大小不一的彩色瓷片组成,带着祥瑞美好的寓意,营造了浓浓的喜迎新春氛围。


  “汕头牛肉丸”非遗传承人陈志斌

  传承“家乡味道”,为发展赋能增色

  “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家乡的牛肉丸。”每年临近春节,潮庭销往各地的牛肉丸特别多,许多人把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家乡味道”当年货。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围坐一桌,谈天说地吃火锅,家的氛围和年的味道就从锅里蔓延开来,小小的牛肉丸,为身处天南海北的人们带来家乡的味道,人们在品尝美味中迎接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采访陈志斌,是在他的牛肉丸非遗文化展厅。身材魁梧、笑容可掬的陈志斌,是潮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汕头牛肉丸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汕头牛肉丸产业同业公会会长。至今,许多人对首届广东省潮汕手打牛肉丸制作技艺大赛仍记忆犹新,陈志斌在赛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荣获“潮汕手打牛肉丸制作技艺大师”称号。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汕头人,陈志斌对家乡怀有一种深厚的情怀。多年来,他致力于保护和弘扬非遗技艺,旗下的潮庭食品成为了“汕头牛肉丸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积极参与并组织各种形式的非遗体验活动。2012年,“潮庭牛肉丸”获得南方航空评审团一致认可,获选为头等舱食品,成为万里之上高空的潮汕名片。随着全渠道多平台协同并进,产品陆续进驻天猫、京东等知名网上商城,并逐步拓展到盒马鲜生等新零售商业领域。

  2016年,潮庭食品正式挂牌新三板,被业内称为“牛肉丸第一股”。同年,潮庭食品成为了汕头牛肉丸地方标准起草参编单位。通过制定严苛的汕头牛肉丸地方标准,逐步让传统的高品质牛肉丸成为市场的主流,助力牛肉丸产业走出一条璀璨的发展之路。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潮庭旗下牛肉丸登上冬奥餐桌。其牛肉丸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的严格检测,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指标上满足了高水准的食品需求,用品牌力和产品力绽放在国际舞台。

  “看似不起眼的牛肉丸,背后的制作工艺却彰显着大且深的潮汕传统美食之精髓。”陈志斌说,其中包含了精细的过程、精致的取材和精良的制作。“吃已经成为一种仪式,是情感和思念的寄托。”作为非遗传承人,他坚持以弘扬潮汕美食为己任,他坦言,牛肉丸不仅仅是一种地方小吃,更背负了潮汕人的乡愁,不管身处何方,人们最爱的永远是家乡的味道。

  

  汕头剪纸非遗传承人陈传生创作作品迎新年

  巧手剪出幸福年

  农历兔年临近,年味渐浓。人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迎接新年,省级非遗项目汕头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传生,创作了多幅寓意吉祥和幸福的剪纸作品,以非遗剪纸特有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商埠骑楼、海湾夕照、古港红船……汕头新八景跃然纸上,走进潮博馆的非遗馆,剪纸作品《汕头新八景》格外引人注目,海湾大桥、北回归线标志塔、小公园开埠区等标志性建筑融入作品,仿佛一幅山水画,将汕头的昨天与今天娓娓道来,这是由陈传生创作的以“汕头八景”为主题的剪纸。

  陈传生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项目汕头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长期以来,他一直专注于艺术设计、教育及传承和弘扬汕头剪纸艺术。他的剪纸作品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级金奖,连续两次获得国家创新设计奖银奖等,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二十多个奖项;三度获得汕头市文艺奖,作品被国家、省级博物馆、高等学府等机构收藏。

  “将汕头美景融入剪纸,我已构思了好久”,陈传生说,近年来,汕头市容市貌有了极大的改观,城市知名度越来越高,又评出了“汕头新八景”,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将这8幅美景一一呈现。

  海湾夕照、桑浦秋色、前美侨风……汕头的这些美景就在身边,但如何用一幅画面体现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讯息却非常不易。陈传生反复琢磨,结合东西方美学绘画理论,运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采用阴阳剪结合的技法,再现了汕头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历史人文风韵。作品注重块线对比,构图上以大观小、以近观远、以体观面,看似各自独立,又山水相连,过渡自然,浑然天成,给人画中有画的美感。

  “汕头是著名侨乡,人文荟萃,近年来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陈传生说,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深受群众喜爱。创作作品描绘汕头胜景,就是希望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让更多的人通过剪纸作品,了解汕头的过去和今天,记住美丽的汕头。

  与此同时,陈传生还创作了《瑞兔添福》《福》《春回大地万象新》等作品,一幅幅形象各异,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让人喜不自禁。癸卯兔年即将到来,生肖兔的形象自然成为新年剪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记者看到,《瑞兔添福》以生肖兔为创作主题,与潮汕特色民居建筑厝角头、元宝、铜钱、竹林等纹样巧妙结合成一个“福”字,一对兔子相对而立,捧着元宝,饰以热烈喜庆盛放的汕头市花金凤花,送来新年的祝福;《福》由一百多种不同的中国民间传统福字字样,结合工夫茶、红桃粿、春盛、红头船等潮汕传统文化元素创作而成,给新的一年增加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剪纸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智慧,包含了祈福纳祥的美好祝愿。普通的纸,在陈传生灵巧的手下,被赋予新的内涵与生命力,也剪出了幸福、吉祥和喜庆的年味道。

  

  非遗技艺传承人丁明镌刻印章庆新春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喜迎癸卯兔年,印章镌刻技艺非遗传承人丁明精心设计了“卷书型如意章”和“卯兔贺春”,为新年送上美好的祝福。

  丁明是“广东印章大师”、手工印泥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人,从事印章镌刻和印泥制作已30多年。几年前,他创作的《汕头印记》作品被市博物馆收藏。在他的推动下,印章镌刻技艺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手工印泥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遗项目,丁明也成为了印章镌刻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如今,丁明不仅尝试着将手工镌刻的印章、手工制作的印泥转化为时尚艺术品,还致力于推动非遗技艺进校园,让传统技艺能够在“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播和传承。

  与家喻户晓的篆刻相较,印章镌刻更具有实用性与精细性,风格与艺术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丁明告诉记者,在上世纪中期,印章在潮汕乃至海外十分流行,甚至还成为侨批的一个重要元素,像众所周知的如意章,一般盖在右上角,以寄愿远方的亲人如意平安。

  记者看到,“卷书型如意章”以书本造型,上面镌刻“癸卯大吉”,既有体现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还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卯兔贺春”是篆刻印章,以兔子最形象的长耳朵用篆字“卯(兔)”来体现,栩栩如生。

  印章自古便是凭信之物,“印者,信也”,传承千年,一诺千金。丁明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肖兔代表的是宁静、善良、温和和活泼”,刚刚过去的几年受疫情影响,人们更渴望生活祥和美好,他创作生肖印和如意章,来表达和传递这种愿望,祝愿新的一年“兔”飞猛进、万事如意、国泰民安。

  

  汕头工夫茶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惠丰

  千年传承茶香情浓

  新春佳节,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围坐在茶几前,泡上一壶工夫茶,其乐融融。工夫茶已经是潮汕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不管是在闹市中,还是在小巷里,工夫茶的茶席、冲泡和礼仪都成为一道风景。

  谈起工夫茶,郑惠丰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品工夫茶是潮汕人的风俗之一,潮汕人向以“焖茶饭”著称,“茶”可与一日三餐的“大米”相提并论,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故又把茶叶叫作“茶米”。无论到谁家做客,受款待最多的不是大餐,而是工夫茶。

  郑惠丰是国家级茶艺技能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非遗项目“汕头工夫茶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非遗项目“乌龙茶精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谈起制茶的心路历程,他打开了话匣子。1979年,郑惠丰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华南农业大学茶叶专业,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很简单,他喜欢喝茶。毕业后,他分配到汕头茶叶进出口公司,从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汕头工夫茶艺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郑惠丰说,它源自唐宋,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并在汕头港口文化和开埠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尊古崇商的独特审美范式,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影响遍及全国,远及海外。至今,许多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都保留着品工夫茶的习惯。

  汕头人喜欢饭后全家围在一起,烹茗闲坐,啜饮聊天。不管什么场合,只要拿出工夫茶具,立刻就能汇聚人气,心绪渐渐清朗,仿佛时光也慢了下来。“饮茶对潮汕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或待客”,郑惠丰坦言,它是潮汕人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是连接海内外潮汕人的亲情纽带。

  潮汕工夫茶名扬海外,用茶的清香之气冲淡生活的烦恼,在品茶之中唠唠家常,在品茶之中祝福对方,已成为潮汕人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郑惠丰说,特别是过年,潮汕人喜欢热闹,知己好友泡上一壶茶,边喝茶边谈天,就是最惬意的享受。

  本版撰文摄影  本报记者  陈文兰

编辑:李津 发表日期:2023年01月23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