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大湖乡的古典与现代

  姜薯种植基地
  湖边村韩文公祠

一条洁净的水道横贯西东,似白净的哈达;彩色的步道上,星星点点地走着锻炼的村民;一片青绿肆意铺展,泼泼洒洒蔓延至辽阔的海域……

我驻足在一块指示牌前,方明白眼前是“东京薯”种植基地,是乡村振兴中一村一品的创业蓝图。转身眺望,水道的另一侧是油菜花基地,如今虽不见璀璨金黄,可我分明嗅到了馥郁的芳香,望见了“流连戏蝶时时舞”的追逐嬉戏……

大湖乡的美早已闻名遐迩,我的这次慕名游历,更是为探访她的神秘而来,缘于韩愈的“怂恿”。

大湖乡是古邑名,海门镇湖边村、坑尾村、新地村、洪洞村、景海村的统称。据村民介绍,大湖乡的得名来源于蜿蜒在村落的大湖山。向北眺望,东山山脉峰峦起伏,逶迤苍莽。临近大湖乡,其势放缓,仅形成一条突起的径门岭,后陡然雄起,挺拔成高峻的城山头,湖边村就坐落在其山麓。大湖山如同一条桀骜不驯的蛟龙,朝东南弯腰弓背,酷似巨龙起舞,一直到龙头山,才收敛自己的野性。倚仗山势,坑尾村、新地村、洪洞村、景海村分别藏匿其各段腹地。

时光追溯至唐宋,翻阅唐昌黎韩文公的《谢上表》,记载有:州南近界,涨海连天。一遍汪洋恣肆的海域跃然纸上。据考证:在远古年代,大海循大湖山环拱成一个湾,在城山头山麓又形成半月形的宫,古时称“月宫池”。海天交接处,但见“玉城雪岭,吞天沃日”,延至湾内,浪涌波欢,白璧飞溅;临近月宫池,涟漪微波,洄流浅吟。“大湖海色”于此闪耀经年。晨曦微露时,金光曜射海空;夕阳斜照下,霞光裹住山海;夜静之时,池水枕山而眠。潮阳八景之一“大湖晴波”美誉就此荡漾在人们的记忆中。

清康熙五十七年知县支森《廉明县主老爷支禁文》碑中载:总大湖一乡,附海依山,作息为业。由此可见,明朝之后,大湖湾早已成为乡民赖以耕作的沧海桑田。如今的大湖乡,又成了网红打卡的旅游黄金地。那“天门龙潭”,上峰是龙头山,状如伏龙潜海,那被海浪啃噬过的翻着褶皱的块块岩石,酷似排排龙牙。随便掰下一颗就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故事。《光绪潮阳县志》载:大湖山下,其地濒大海,海中有伏龙,能兴云雨。我屹立于龙头山,俯瞰奇形怪状的岩石,仿佛瞥见潭水沸腾,浪涌掀天,在一淹一现的瞬间,龙潭宫厥隐隐绰绰,张灯结彩。传说伏龙常兴云布雨,乡民苦不堪言。渡海遨游的兄弟三人,二弟仿效女娲娘娘之法,摆下“六十甲子八卦图”,制服伏龙。大湖乡自此风调雨顺,乐享太平。

而“大湖神庙”,又是一段不可略读的典籍。远古的城山头,风光旖旎,清幽淡雅,山顶有岩洞,洞底水流潺潺。大哥依洞府而栖息,为百姓御灾纾患。神仙驾临大湖山一说由此传遍列邑州郡,官府也不敢怠慢,于大湖山择地盖起房舍,即为“大湖神庙”。韩愈刺潮时,得知大湖神威灵,为解潮州暑旱之苦,三次祭拜大湖神,留下《祭大湖神文》三篇,定下“历代厚享官祭”的历律,韩愈以大湖神功德教化于民,缔造出潮阳独有的“大湖神文化”。

新兴的大湖乡,“一村一品”的经济擘画与文化旅游的新格局日臻成熟:湖边村重新修葺大湖神庙,兴建韩文公祠。驻足文化广场,我仿佛看见那位峨冠博带、白须伟岸的韩愈,听闻他《祭大湖神文》的袅袅梵音:潮州刺史韩愈,以特羊庶羞之奠,告于大湖神灵……也仿佛望见“东京薯”随沈海高速的车轮奔向九州四海,油菜花基地游人如织,龙头山上杨枝寺的斗拱飞檐,新兴工业城区宽阔的致富路伸向一个个村落……

大湖乡的古典与现代,让我神怡情牵,醉意涟涟。

作者:谢文龙 文/图 发表日期:2023年01月1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