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那些年的勤工俭学

  ■ 谢锐勤

  暑假到了,外甥从象牙塔回汕头送外卖,赚点零花钱,体验生活,也勾起我对那些年勤工俭学的回忆。

  1998年从新溪中学到澄海中学就读高中后,学习成绩与生活环境均产生巨大落差,久久未能适应,苦闷如堰塞湖。那段日子喜欢在校门口的书摊阅读《生意经》《销售与市场》等杂志,逐渐产生试一试的想法,且相中成本低、见效快的宵夜生意。晚自修前,到校门口交代摊主做寄宿生爱吃的肠粉和粿条汤;晚自修后,和舍友两人拎着约40份外卖回到宿舍楼。从顶楼叫卖到一楼,偶有剩余就自己吃或低价卖给舍友,每天花半小时,约赚50元,一个月下来合计赚1000元。后被宿舍管理员发现,不允许卖,就停止了。

  因为这段卖宵夜的经历,曾有一段时间被同届同学叫“肠粉弟”,略带嘲讽意味。虽被叫花名,且被管理员叫停外卖,却真心为自己这段澄中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经历得意。第一周,同学们投来嘲笑的目光,很多人抬头不见低头见,虽有压力,卖完后数钱,却开心如向日葵绽放。第二周起就习惯了,而且更坚定和勇敢。这经历不但启蒙了我的市场意识,还让我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潮汕地区很多人热衷当老板,赚快钱,对于“做苦力”的工种多少有些看不上。这次历练才明白,工种不分高低贵贱,只要靠自己双手勤劳养家的,都值得尊敬。

  2001年到广州上大学后,刚报到就急切想“大展身手”。当时是学校统一购买新生棉被,却被媒体曝光是黑心棉。一个月的军训结束后,马上到超市挑选棉被,联系厂家,上学生宿舍兜售棉被,下单预定,然后厂家发货,上门派发。短短两三天时间卖出约50套,花5小时,约赚500元。当时是带着棉被在男生宿舍一间间跑下来的,以至于很多新生想当然地叫我师兄,不会想到我跟他们是同时报到的新生。相比卖宵夜,卖棉被的技术含量有所提升,时薪也有所提高,自己还为这份果敢颇感得意,寻思扩大战果。

  就在兴高采烈之际,电话中得知二堂哥在北京大学顺利保研,为减轻家里负担,他利用国庆假期在中关村电脑公司维修电脑及软件,日薪800-1000元。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像是投下一颗炸弹,相比之下,卖棉被哪有什么专业知识,哪有什么技术含量,哪有什么可持续性?知识就是金钱。当机立断,不再小打小闹,经历过就可以了,专心学习,勤奋读书,要学会靠脑子赚钱,提升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资。此后,别人即便有很容易赚钱的零工介绍过来,也没再动心。此后,寒暑假也留在学校读书,痴迷知识结构完善与逻辑体系搭建。

  20年过去了,2021年被单位派过来罗定市罗平镇从事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一名法律人,面对这个全新的领域,来之前如怀揣兔子,3个月后却信心满满。发挥自学能力强的优势,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划;延续快速试错的勇气,边实践边完善乡村振兴逻辑体系。才发现,大学专门拓展学习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知识良好地应用在防返贫上,过去实践树立的市场经济意识很好地运用在产业振兴上,逐渐将探索题变成填空题。原来,人生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原来,勤工俭学不止为赚钱,也不止为吃苦,更是在碰撞乃至碰壁中,让自己有正确的理念、包容的心态和宽广的坐标来对待生活,将人生的根基扎得更深、更实一些,腾飞时才能更高、更稳一些。

发表日期:2022年11月2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家乡的薄壳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