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家乡的薄壳

  ■ 黄春馥

  上世纪80年代,人们普遍不富裕,市场却有很多海鲜,我记得“剥皮鱼”一斤一毛钱,是父亲的最爱。他喜欢一次买几斤,剪掉肚子,剥去鱼皮,露出洁白如玉的鱼肉。用这种鱼煮粥,加上姜丝、蒜头、冬菜、芹菜珠,简直是人间美味。

  还有薄壳。薄壳没有加工,跟黑色海草一样的经络共存,夹着大量泥沙,累累垂垂。摘下薄壳,洗干净了,它们才开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薄壳又称“海瓜子”,有人小手指头那么大,形如关刀,一头大一头小。壳是青灰色的,很薄,可以看见里面的肉。薄壳肉有金黄的,有橙色的,还有白色的,中间有道黑线。肉跟壳之间有经络跟壳相连,要把肉摘下来,要先扯断那道线,就像摘果实一样。不过,经验丰富的海边人加工薄壳米是有巧办法的。打薄壳米要用“阴阳火”,柴草在大灶下面熊熊燃烧,火候控制在司炉师傅手里。他把锅变成个“双拼火锅”,让一边沸水翻腾,另一边保持相对平静。打薄壳师傅用古老的竹制曲尺形的工具——“薄壳绞”不停搅拌,让薄壳脱落去丝。熟透了的薄壳米会自动随着滚开的水移到阴火的一边,方便捞起来。薄壳米并不贵,等闲人家都吃得起。

  小时候家住利安路,离海滨路不远,傍晚时分,经常有一些渔民挑着海鲜来卖。经常卖的就是薄壳、鱼虾之类。有个老头经常来卖薄壳。他卖的薄壳又肥又大。花点钱买上一两斤薄壳,洗干净了,在锅里加上油、蒜泥辣椒爆香,把薄壳倒进去猛火一炒,再用锅盖略焖一下,掀开盖子,扑鼻的香气四处漫溢,薄壳争先恐后张开嘴,就像被雨催开的花朵,黑铁镬里一片姹紫嫣红。加上金不换、盐、味精炒匀了,倒在大盘子里,热腾腾地端到饭桌上,一下子就把一顿平平淡淡的晚饭变得神采飞扬。

  吃薄壳要趁热。看见这一大盘薄壳,也没有做别的事情的心思,吃了再说。一家人就这么端着饭碗,就着粘稠雪白的粥,吃着香气扑鼻的薄壳。薄壳火候恰到好处,鲜嫩可口,先把脱落的壳挑掉,留下了肉,然后几个几个夹起来吃,这样又省事又可以一饱口福。有些薄壳肉还没有脱落,要先连壳夹起来,用舌头卷起肉,就像青蛙卷虫子一样,再把壳扔掉。吃了半天,可能连肚子角都没有填满。看着空空如也的盘子,心里有些惆怅,有些意犹未尽……

  咸薄壳比较耐吃。它不是跟别的海鲜一样,要处理干净再加盐,它从海里出来时就加上大把的海盐腌起来。渔民把咸薄壳挑去卖的时候,薄壳上面还有很多没有化开的盐花,就像黑色岩石上面星星点点的雪花。吃咸薄壳,要一颗颗摘下来,洗干净,吃多少摘多少。摘上一小碟,炒个青菜,加上一点肉,一家人就吃得有滋有味。咸薄壳不能多吃,太咸了。因为咸里带着的腥跟鲜,入口的时候,它的味道就强烈地渗透进味蕾,你就是吃下一大口白粥,连同肉一起咽下,那味道也挥之不去。

  薄壳肉炒青葱,被盛在白瓷盘里上桌,一样可以傲视其他菜肴。这时候,吃薄壳可以用勺子理直气壮地舀,图的就是痛快。

发表日期:2022年11月2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 城市记忆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