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视觉

培隆角,候鸟迁徙路上的“桃花源”

汕头融媒集团生态摄影师郑康华长年寻觅汕头“湿地宝藏”,守护滨海“生态岸线”
  小青脚鹬(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黄嘴白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勺嘴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遗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5年来,郑康华致力于鸟类调查监测和拍摄,寻觅汕头“湿地宝藏”。
  志愿者背负着沉重的设备,寻找着候鸟的踪迹。
  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光影守护镜头前那一群群可爱的“精灵”。
  韩江口红树林湿地如今已成“候鸟天堂”。
  更多精彩请扫二维码

  退潮后的汕头韩江口培隆角,大片滩涂重现。曾获“斯巴鲁生态保护奖”的汕头融媒集团生态摄影师郑康华,带领“凤凰于飞”民间鸟类监测巡护团队志愿者,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一脚深一脚浅地在海滩上走了约1个小时,终于抵达这处隐秘的“候鸟天堂”,开展鸟类调查监测。

  正值候鸟秋迁的高峰期,不计其数的候鸟加入汕头自然界“朋友圈”。培隆沙滩边,滩涂茫茫,水草丰茂,周边成片的红树林生长繁茂,海里鱼虾蟹贝应有尽有,底栖生物也特别丰富。前有美味“大食堂”,后有绝佳“栖息地”,让此处成了“鸟类王国”。远道而来的水鸟品种繁多,形态各异,有的仙气飘飘,有的萌趣十足,它们时而静伫浅滩梳理羽毛,时而追逐觅食补充体力。翱翔高空的猛禽,偶尔惊起一滩鸥鹭,打破周遭的宁静,也为静谧的生态画卷增添一丝野性与动感。

  25年来,郑康华致力于在潮汕滨海湿地开展鸟类调查监测和拍摄,寻觅汕头“湿地宝藏”。2021年,在郑康华和其带领的“凤凰于飞”民间鸟类监测团队的努力下,汕头韩江口滨海湿地成为广东唯一上榜中科院地理所等单位组织评选的“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并被载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21)。

  郑康华“拍鸟”,近乎痴迷。为了近距离拍摄、监测,又不惊扰中途停歇“加油”后将踏上漫漫征途的“客人”,郑康华经常直接趴在半泥半沙的滩涂上,身上带点干粮,一呆就是一天。在成千上万的大群鸻鹬类中,勺嘴鹬、小青脚鹬、大滨鹬、阔嘴鹬、翻石鹬……这些国家重点保护的湿地精灵,郑康华如数家珍,了然于胸。经年累月的长期调查经历,也让他拥有一双发现汕头湿地珍稀物种并不断“出新”的“慧眼”。

  培隆沙滩,是郑康华心里视若珍宝的“神奇的存在”,是汕头“最后的秘境”。这条伸入大海数公里、两侧都是海的奇特沙滩,是国内仅有的两三处同类型沙洲之一,也是整个粤东沿海唯一一处海上的水鸟高潮栖息地。郑康华说,这里及周边红树林一带形成的滨海湿地,是汕头市乃至广东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珍稀濒危物种最多的区域。目前,韩江口一带记录到的全球性极度濒危鸟种便有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青头潜鸭、白鹤、黄胸鹀5种,加上韩江口外南澳岛记录到的白腹军舰鸟,使汕头拥有的极危物种达6种,居全国城市首位。此外,韩江口拥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达到了15种,在国内同样位居前列。韩江口水域还有中华白海豚、中国鲎、印太江豚等多种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堪称“珍稀野生动物乐园”。

  落日余晖下,候鸟清脆的鸣叫声响彻韩江口培隆沙滩,汕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命之歌”久久回荡耳畔。郑康华一直期盼和呼吁,希望这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湿地及海洋资源,能得到重点关注和严格保护。他也希望全社会共同守护汕头美丽的“生态岸线”,为野生鸟类生存打造一片净土,共建候鸟迁徙路上的“世外桃源”,把汕头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的“生态文明之都”。    

作者:林鹏 林彦恂 编辑:李泽华 发表日期:2022年11月0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