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庭携手处,双影傍花阴。”“原草离离日色曛,生憎有志屈钗裙。”……这些蕴含丰沛情感的诗句,是晚清民国时期潮汕女诗人所作。日前,“从闺阁到社会:晚清民国潮汕女性诗词创作”专题学术讲座在市彬园警史馆学术交流厅举办。
据介绍,讲座主讲嘉宾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中文讲师罗玉钗。罗玉钗是中山大学访问学者、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历史专业在读博士。近年来,她主要从事岭南文学与潮汕文化研究,曾主持的课题有“练江流域儒学碑刻与儒学思想流播”“晚清民国潮汕出版业与文教发展”“晚清潮汕流寓诗与本土诗对比研究”等。
讲座中,罗玉钗通过新旧嬗变中的潮汕女诗人、诗词题材选择与近代观照、诗词艺术风格与女性意识的觉醒等三个章节,介绍了晚清民国时期潮汕女诗人卢蕴秀、游郁英、许心影、张荃等的诗词创作情况,围绕诗词的题材选择、艺术风格,分析潮汕女诗人的时代观照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罗玉钗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精彩的演讲,博得了聆听者的热烈掌声。
专家学者认为,晚清民国时期的潮汕女诗人深受传统文化滋养,但又历经着新旧时代嬗变,受新文化影响颇深,特殊时代让她们的生存空间较之以往的女诗人更开阔,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因此,诗词创作题材更加广泛,诗词更具时代意识。从她们的诗词艺术风格上看,继承了传统潮汕女诗人的清丽温婉,但在面对国难当头、民生艰辛,亦有沉郁苍凉的风格。
有市民表示,潮汕女性向来温婉聪慧,潮汕女诗人中历代不乏杰出者,但因地域的相对封闭及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其生命格局是狭窄的,所以大多数诗作流于单薄,诗词的伤春悲秋、思夫怀远、感物伤情等“私人化情感”常为他人诟病。而在鼎革之际,潮汕女诗人尤其值得关注,她们已走出闺阁,走向社会,诗词创作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新改变,理解了她们的诗作,也就理解了一方水土,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