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我市青年作家冯捷新作《师者如斯》以全新视角解读《论语》

让更多读者走进经典与孔子“对话”

  文学与艺术对冯捷来说是互相滋养的“双翼”

  风趣幽默又率性爽直,这是我市青年作家冯捷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翻开他的新著《师者如斯》——<论语>注译评析》,从书的内容到装帧设计都可以看出,这是一部精心打磨的作品。冯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以这种方式,尽可能地还原《论语》的“元文本”,使读者得以走进经典,品味它原初的意义、内涵。

  拓宽思路,多维解读先贤智慧

  《论语》是“四书”之一,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事迹,是儒家“修齐治平”的理念、思想及实践的集大成之作。提及此书,冯捷对记者侃侃而谈:这部儒家经典,两千多年来一直历久不衰,是中国人基本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的教科书,里面也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支柱”之一。因此,作为中国人,要了解自己的“精神之源”和“文化之根”,就不能不读《论语》。

  “但经典毕竟诞生于古代,传至今日必有不合时宜或需要今人重新审视之处,因此‘如何读’就成为最大的问题。”冯捷表示。其新书《师者如斯》作为团结出版社“中国古代经典咀华”丛书中的一本,将《论语》以全注、全译、全评的形式“重现”给读者,旨在让读者通读原著,加深对其全面理解,同时也让读者在“比较”中“去粗取精”,对经典有所扬弃。

  细读该书不难发现,全书绝去浮华雕饰,尽显大气和恢弘感。如评析部分,作者的目光并不局限于《论语》原文本身,亦不囿于“古代”背景和“儒家”藩篱,而是以一种更宏阔宽广的“大文化”视野,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乃至政治学等多重维度对其进行重新解读,拓宽了理解的思路。“所谓‘经典’,必须经得起‘精读’和‘今读’。唯有如此,才能常读常新,其生命力才能永存。”冯捷说,“温故”是为了“知新”,古为今用才是目的。在注释时固应“我注六经”,充分尊重原典,但在理解和运用时却不妨“六经注我”,灵活而辩证。

  师者如光,感恩致敬“引路人”

  孔子作为圣贤,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是板着面孔、不苟言笑、高高在上的样子。但在冯捷看来,孔子不论被戴上多少“高帽”,其本质还是一个“师者”的形象。他说,《论语》最打动他的其中一点,就是孔子和学生们的关系。“孔子是个真性情的老头……他对学生们是真心爱护,学生们对他也是衷心地尊崇,但这都不妨碍老师严厉地批评学生,学生也会不服气地顶撞老师。然而骂完了、顶撞过了,先生还是先生,弟子还是弟子,依然亲如父子,且上下有礼、长幼有序。”冯捷在书的自序中如是写道。

  冯捷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汕头市作家协会会员、文艺评论委员会委员,汕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采访中记者获悉,他曾“从游”于几位知名学界前辈门下,如著名《史记》研究大家韩兆琦先生、鲁迅研究专家张恩和先生、写作学和散文研究专家刘锡庆先生,以及当代花鸟画大家霍春阳先生,都是曾给予他悉心指导、交谊甚深的恩师。他动情地说:“我与恩师们那种超越一般师生关系的情谊,非亲身经历者也不易体会。也正是因如此,才更令我对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的关系感到亲切甚至感动。”

  冯捷说,《师者如斯》的出版,得益于他的恩师韩兆琦教授的牵线搭桥。年近九旬的韩老是北师大资深教授,也是此套丛书的主编。他不仅为该书作序,还在撰写过程中对书中的一字一句细细审读,有时就某个字词的注释都能提出许多极具洞察力和启发性的意见。这种对学术的敬畏之心,正是一个真正的“师者”为后学树立的榜样。

  披沙拣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论语》原文仅一万六千字,可谓言微旨远,故而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从古至今对《论语》的注解汗牛充栋,不知凡几。为方便非专业读者相对便捷又准确地进入原典,在《师者如斯》中,作者参考数种重要注本,对历代名家的注释披沙拣金,择善而从,对《论语》作了全新注释、白话翻译和评析。比如原文中有不少字句都有多种不同理解和解释,何者最重要、最合理,何者虽“权威”却不合理,何者又可两存其说,都要反复推敲酌定。对此,作者可谓倾尽心力。

  《论语》中沉淀了上千年的先贤智慧,让人受用一生,但必须站在今人的立场上,以“同情之理解”和“理解之同情”去接近和感悟,才能更系统地理解儒学思想的精华,这是冯捷解读《论语》的心得。他说,作为“80后”,与经典相比是年轻的,但也正因如此,他更有一种“为往圣继绝学”的自觉和使命感。正如韩兆琦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说,这让他“看到了中国文化传承后继有人的希望,也坚信中华民族的经典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湮没,相反,其中的精华与智慧,将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明结晶,千古不朽!”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本书走近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夫子之学,悟处事之道,寻文化之根,承精神之脉。

作者:陈文兰 发表日期:2022年11月04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