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韩江水

存真求索 不辍耕耘

——序郑列勤《犁铧集》

  ■ 黄赞发

  近日,诗友郑列勤来电道明其诗文集即将付梓,乃嘱为序。

  郑列勤是岭海的老诗友。他和他的小家庭都有不少颇令羡叹的光环。如果说,人如其名,那么,列勤就是十分典型的一位——勤字出头,勤奋有加。谓予不信,谨请一阅他所选录的著述。

  本书题为《犁铧集》,盖列勤属牛所生发,是其教学论文及文学艺术作品集。主要汇集其从事教学教研工作的收获及所反照出来的教育观念;同时选编了他创作的格律诗词、歌谣、对联、随笔、书法等作品,从文艺的角度弘扬传统文化,可谓满满的正能量。他为文则致力于所从事教研工作乃至诸多社会文化的存真求索;赋诗则笔耕不辍,或为酬约,或为文宣,作品丰赡,各体咸备。与此同时,他临池泼墨,笔走龙蛇,留下了不少书法精品。

  在编辑体例上,列勤可谓颇费心思。他将全书分为六个栏目,首先以一首七律加以诗化的总括、掇串;而后每一栏目都用一首嵌上栏名的藏头诗作为该栏的引领、导读,的确别出心裁。如第四栏“墨海泛舟”,引诗曰:

  墨缘曼妙遇佳逑,

  海阔天空任遨游。

  泛梦诗书联画趣,

  舟行双楫乐悠悠。

  这既是一首嵌上栏目名的导读诗,更是一首抒写夫妻情爱的恋歌。所谓“墨缘”,就是郑列勤和张碧珊的书画之缘。共同的爱好和崇高的理想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成就了“佳逑”——美满姻缘。于是海阔天空,并驾遨游;于是诗书画趣,浮思泛梦;于是双楫同舟,其乐悠悠。六个栏目都有一诗引领,十分雅致。

  作为岭海诗社的资深诗家,郑列勤每一构思,都很留意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力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并臻雅俗共赏。试看他的一首七律《自咏》:

  五十添三鬓欲霜,自知天命惜分光。

  煮书因喜诗书味,品墨为尝翰墨香。

  逸兴时吟嵌字对,闲情偶寄填词章。

  浮名看淡江天阔,信义修持日月长。

  半百又三,已知“惜分光”,乃一味以“煮书”“品墨”从事,而看淡“浮名”,修持“信义”。其积极向上的处世心态,跃然纸上。在雕词琢句上列勤也下了一番工夫,从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性。如“煮书因喜诗书味,品墨为尝翰墨香”一联,书、墨二字巧用修辞性重用,增强了颔联的节奏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列勤的词作,体现的也是这一精神。

  春深渐觉风光好。树自繁阴花自俏。千山幽静涧泉寒,百鸟空啼游客少。

  红樱溅泪晶莹照。犹记风狂霜雪扰。但期霾尽放怀游,畅赏花妍眯眼笑。

  这是他的一阕《玉楼春·期待》。期待什么?作者十分含蓄,落笔伊始,一路隐晦,至末联始露“霾尽”二字。细加思忖,应是期待当前世界性的疫情之终了。

  犹堪品味的是其歌行体。歌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多题名为“歌”和“行”,如《大风歌》《琵琶行》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列勤所作歌行诗,就是这一格调。如《山海关怀古》,五言,十行,行行有佳句,像“险峻燕山岭,浩瀚渤海湾”“一兵把隘口,万卒只当闲”“后人临此地,慨叹论忠奸”等等,都有五古风神气骨,明畅如话而又奔放昂扬。

  列勤的杂文、随笔、论文可谓都弘扬了传统,探索求真,可读性强。杂文《我与书的故事》,从童年对书的痴迷说起,到长大对书的钟爱,直至于今对书的应用,娓娓道来,平实而有趣。而一封写于2006年9月24日《给儿子的一封信》则充满着舐犊之情。这信针对其子郑云程刚入学二十多天的一些思想动向,刻意以传统书信抒写。

  大学新生多有松劲情绪,甚至沉迷玩乐。正是云程对此感到迷茫的节骨眼上,列勤夫妻俩在信中语重心长地对云程敲起了警钟,鼓励其潜心向学。云程受到了启发和教育,苦心攻读,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又通过全国公务员考试,成为国家公务员。这封家书应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列勤将之录入集中,也让我们探索到他一家被评为 “全国书香之家”“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的一则实质性注脚。

  列勤这册选集,内涵的确丰富多彩,诚未能面面谈及,更未能作为全集导读。

  是,勉以为序。

编辑:李津 发表日期:2022年10月22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上一篇:砥砺前行振乡村
下一篇:圆 梦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